第三十一章 大敗聯(lián)軍
第二天敵人的攻勢果然兇猛了許多,但是在楚山和典韋兩大牛人的抵抗之下,九原縣依然堅挺。但是西安陽則是岌岌可危了。雖然西安陽的士兵更多,但是周倉的實力還是有些欠缺。再加上,聯(lián)軍也看出了西安陽相較于九原縣更加好打,因此,投入的兵力也更多。才第一天,周倉的士兵就已經(jīng)陣亡了有一萬五千人,由此可見戰(zhàn)斗之激烈程度。而且好幾次,都被敵人攻上了城墻,在周倉的拼死抵抗之下,才看看抵擋住。于是,周倉在戰(zhàn)斗結束之后,立即派人將情況告知楚山,楚山聞訊立即將典韋派了過去。
之后的幾天,聯(lián)軍不計傷亡的攻擊九原縣和西安陽。連續(xù)五天,九原縣的士兵損失慘重,現(xiàn)在僅剩一萬人,至于西安陽也好不了多少,十萬人現(xiàn)在也只剩下了兩萬五千人。但是聯(lián)軍的傷亡也是不小,五天之內(nèi)傷亡了近六萬?,F(xiàn)在聯(lián)軍的人數(shù)大概只有十二萬了。更加要命的是,聯(lián)軍已經(jīng)斷糧兩天了。也就是說,聯(lián)軍是在空著肚子與楚山戰(zhàn)斗,所以后面兩天的時間,傷亡人數(shù)是之前三天的兩倍以上?,F(xiàn)在的聯(lián)軍已經(jīng)是人心惶惶了,要不是主帥的威望過高,強行將他們壓制下來了,恐怕會出現(xiàn)營嘯的場面。
當然,楚山并不知道聯(lián)軍已經(jīng)斷糧兩天了。只是比較奇怪聯(lián)軍的戰(zhàn)斗力在這兩天為什么突然下降了這么多。于是又與兩位軍師討論。
“兩位,最近兩天有點不對勁?!背綄⑶闆r說了一遍之后,立即詢問,“不知道兩位軍師有什么想法?”
“聯(lián)軍斷糧了!”兩位軍師異口同聲的說。
“真的?”楚山雖然燒掉了聯(lián)軍的屯糧之所,但是并不肯定是不是還有其余的地方屯糧。但是看到了聯(lián)軍最近的戰(zhàn)斗力,不由得有了幾分相信了。不過,楚山還是十分謹慎的問了一句,“這會不會是聯(lián)軍的誘兵之計?”
兩人考慮了一下,說道,“不太可能。這兩天他們的損失幾乎有數(shù)萬人,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手筆,如果正常攻擊,也就是四五天就可以拿下我們的九原縣和西安陽,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折?!?br/>
“另外一點,”杜海波補充的說道,“現(xiàn)在我們只有一萬人,西安陽也不到三萬人。他們不必要示之以弱,一旦我們不中計,那么他們不就是損失慘重了?”
“既然如此,不如今晚我們再次去劫營?”楚山試探的問道。
“為了謹慎一點,還是將典韋將軍叫回來,不如再等一天吧!”田豐與杜海波相視一笑,說道。
“既然兩位軍師都認為需要謹慎一點,便依軍師之言,凋典韋回來。我們在等一天!”楚山立拍板了這一軍事行動。
典韋回來之后的一天,敵人的攻勢依然是十分強烈,但是戰(zhàn)斗力確是直線下降。周倉以五千人的代價干掉了敵人一萬人;而楚山的九原縣,有了典韋和楚山兩個殺神,士氣大振,以三千人的代價,干掉了對方兩萬人。也就是說,一天就消滅了敵軍有三萬,外面的聯(lián)軍最多不過是九萬人了。但是楚山的損失巨大,守城之初有兵馬二十萬,現(xiàn)在只有不到三萬人,由此可見草原聯(lián)軍實力之恐怖。這還是聯(lián)軍在沒有糧草的情況之下的戰(zhàn)斗。
經(jīng)過一天的戰(zhàn)斗,楚山幾乎可以肯定,外面的聯(lián)軍真的是糧草已經(jīng)斷了。在斷糧的情況之下,士兵還是能夠出戰(zhàn),楚山不由得佩服對方元帥的威望實在是太高,手腕實在是高超。這一天晚上,楚山率領手下的九百騎兵,準備再次突襲敵軍大營。上一次突襲,楚山損失了一百騎兵,這一次不知道會有多少損失,但是為了盡最大力量殺傷敵軍,楚山只能夠拿出自己僅有的九百騎兵準備戰(zhàn)斗了。楚山吩咐兩位軍師和周倉,在看到敵營起火之后,立即率兵出城沖殺,擴大戰(zhàn)果。
楚山與典韋出城不過半個時辰,九原縣和西安陽的守衛(wèi)也慢慢的出城了。分成兩路,一路自東向西,一路自西向東,在大營匯合。楚山在大營外一里的地方,雖然大營的守衛(wèi)增加了不少,但是他們都是有氣無力的,任誰三天沒有吃飯,僅僅喝了一些水或者是很少的一點馬肉,恐怕狀態(tài)比他們更加不如。楚山?jīng)]有猶豫,立即大手一揮,九百騎兵就像一支利箭沖入了大營。楚山的騎兵沒有分開,而是不斷的沖殺與放火,碰到了敵軍就將他們正在集結的部隊沖散。使得敵軍一時間竟然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力量。所有的敵軍都是四處亂串,沒有絲毫的章法。再加上敵軍的體力虛弱,不知道楚山的實力深淺,立即朝著后方跑去。開始只是小部分人,但是人都是有從眾心理的。一部分人看到有人跑了,也是跟著跑。由此,漸漸的形成了一場大的潰敗,這不得不說是楚山的運氣。
要知道,敵軍有九萬人,自己僅有九百人。一旦敵軍建立起有效的抵抗,使得自己的騎兵發(fā)揮不出作用,恐怕就算是對方體力虛弱,也能夠快速的將楚山的九百人輕易的消滅。但是,事情確是朝著楚山的想法進行的,在聯(lián)軍剛開始潰敗的時候,楚山的援軍趕到了。草原聯(lián)軍只聽到到處是漢軍的喊殺聲,究竟有多少人也不知道,只聽到四面八方到處是漢軍的喊殺聲。于是,草原士兵再也顧忌不了了,立即開始逃亡。在加上已經(jīng)好幾天沒有糧草了,這些士兵也是無心大戰(zhàn),軍心渙散。因此,很容易的就開始大潰敗。楚山也沒有放過這一天天賜良機,從晚上一直開始追殺,一直到天明。足足追殺了五十里的距離。這一路上到處是聯(lián)軍丟棄的帳篷等物資。還有的就是楚山收攏了近萬匹良馬。這可是為騎兵增加了不少的戰(zhàn)斗力。
天明之后,楚山果斷下令停止追擊,開始收攏物資,清點傷亡。一夜的追擊,直接斬殺了有近三萬的草原士兵,還有不少的草原士兵逃進了荒漠,估計能夠順利返回草原的士兵不過是在三萬左右。至于帳篷等軍用物資更是不計其數(shù)。雖然是追殺,但是在那些士兵的拼死反抗之下,楚山的軍隊傷亡也不小,有幾乎八千的士兵陣亡。由此,楚山手中僅剩下了兩萬士兵,但是這兩萬士兵都是精銳,只要恢復過來,將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這一次在五原郡與草原異族對峙,死亡的士兵已經(jīng)有數(shù)十萬,五原縣和西安陽外面的土壤都被染成了暗紅色,似乎是有一股血腥味在不斷的散發(fā)。
楚山在休整了一天之后,來到了這些暗紅的土地之上,不由得感嘆這個世道,真是人命如草芥。就在這時候,識海中的那一朵肉身修煉的蓮臺忽然輕輕一動,一股十分祥和的力量順著楚山的身體散發(fā)出來了,隨著這些力量的散發(fā),楚山感覺到周圍的土地的血腥味淡了一點,但是蓮臺在散發(fā)出了這一股玄妙的力量之后,顯得萎靡了不少。這時候,楚山心中一動,本命世界吸收轉化的靈氣立即補充進入蓮臺,蓮臺吸收之后又變的光亮了,似乎是更加的玄妙了。楚山了解到了這樣還能夠修煉之后,沒有絲毫的由于,一邊維持靈氣進入蓮臺,一邊控制蓮臺輸出這一種玄妙的力量,達成了一個平衡。半個時辰之后,楚山周圍一丈空間全部被凈化干凈了。這時候楚山的蓮臺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進化的速度幾乎是增加了一成。于是楚山繼續(xù)進化,在整整一天之后,楚山已經(jīng)凈化了周圍方圓數(shù)里的土地。識海中的蓮臺也變成了一個一品蓮臺,其功效增加了何止百倍。但是在蓮臺變成了一品之后,雖然凈化的效率提高了許多,但是直到楚山在隨后的幾天內(nèi)將所有的土地清理干凈之后,也沒有什么變化??磥?,要想將蓮臺變成二品,恐怕需要更多的資源和機緣。
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后,楚山將周倉留下,鎮(zhèn)守九原縣。自己和典韋率領三千騎兵朝著太史慈與袁守的方向趕去。至于周倉,手下現(xiàn)在也有了七千的騎兵,再加上一萬的步兵,就是有人攻擊,也能夠抵擋一陣子了。
太史慈雖然有四萬的騎兵,但是袁守手中可是有二十萬大軍。這可是不容易對付的。在解決了草原的問題之后,楚山明白,袁守手下的士兵都是漢人,如果能夠招降,那么自己新收復的三郡的人口將會得到一定的補充。但是,這時候的太史慈在干什么呢?
太史慈將自己的四萬騎兵分為了四個萬人隊。分別從四個方向不斷的騷擾敵軍。直接在五原郡之外的上黨郡進行戰(zhàn)斗,這一種將敵人拒之門外的做法得到了極大的成功。上黨郡也是聯(lián)軍的勢力范圍,袁守不敢過分放肆。但是太史慈的四支隊伍滑不留手,自己根本那他們沒有辦法。如此,每日行進的距離不過是十數(shù)里。經(jīng)過了近半個月的時間,還在上黨郡徘徊。太史慈的騷擾政策雖然每一次的殺傷力不強,但是對于士氣的打擊是致命的。如此,四支隊伍輪流襲擊,每一次僅有數(shù)十人、上百人的傷亡。太史慈的騎兵在遠處射箭,然后就擦肩而過,根本不會正面攻擊。如此在半個月之內(nèi),也給袁守的部隊造成了近八千人的傷亡。袁守在沒有趕到五原郡的前提之下,在自己聯(lián)軍本土就喪失了八千兵力,簡直是一種恥辱。
但是,太史慈的手下騎兵不僅數(shù)量多,實力也十分強大,自己雖然也有三千騎兵,但是不是對方的對手。在一次不忿之下,袁守派出自己的騎兵想要拖住太史慈,但是在幾個回合就將自己的騎兵殺傷大半,于是袁守老實了。剩下的壹仟伍佰騎兵說什么也不出去了。這年頭,騎兵可是一股戰(zhàn)略性力量,沒有騎兵就會處于劣勢。當然,向楚山能夠有大量的騎兵的人,實在是不多。何況是一出手就是數(shù)萬的騎兵。大漢的各家諸侯手上能夠有數(shù)百或者是一兩千騎兵就是了不起了,他們不像是楚山毗鄰外族,而且繳獲了大量戰(zhàn)馬,他們在大漢內(nèi)部,根本沒有合適的戰(zhàn)馬組建起騎兵,因此,這一次的諸侯聯(lián)軍里面的騎兵少之又少,各位諸侯也不是傻子,誰也不想將自己的力量拼光,否則就算是到時候解決了楚山,自己也成為了一塊別人的墊腳石。(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