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125:詐死
這一場雨下的很大,用力的沖刷的,像是老天爺刻意的想要將前一夜的悲事給沖刷干凈,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如何能夠洗掉,就像是已經(jīng)逝去的人,不能夠回來。
反而是悲傷,愈演愈烈。
大雨下了整整一夜,清晨時,灰蒙蒙中終于停了,氣溫也降低了許多,一夜之間,阜陽城的百姓出門去的時候都得披上一件外衫。
朝堂上的空氣比昨日還要沉悶。
要說昨天諸朝臣只是知道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被困火海沒能救出來,心中還懷著些雖然不可能但萬一是奇跡的希冀,今日卻是要面臨皇后娘娘殯天和小公主過世的雙重打擊。
還有的就是來自刑部常大人的調(diào)查結果。
滅火后,廢墟中一共找到了五具尸首,皆是女性,這人數(shù)與審問出來的結果一致,屋內(nèi)當時除了小公主和皇后娘娘之外,還有皇后娘娘的貼身宮女木槿,還有個雜役小宮女以及兩個拎了水桶進去,沒有再出來的宮女。
按著詢問出來最后見到的情形,尸體所在的位置也大致符合,兩具尸首在門口靠內(nèi)的位置,應該是兩個宮女的,最中間有三具尸首,應該是皇后娘娘與木槿以及雜役小宮女,其中有著皇后佩戴之物的尸首,就是皇后娘娘。
但廢墟之中,始終沒有找到小公主的尸首。
孩子才出生兩個多月,怕是早就燒成了灰燼,昨天傍晚沒有找到,昨夜那場大雨過后,現(xiàn)場更是找不到什么了,化成灰燼的早就被大雨給沖刷走了,而留下的,全是焦炭。
而引起大火的緣由,據(jù)皇后娘娘身邊侍奉的紅鶯和蘇嬤嬤所說,是淑妃娘娘撞倒了燈柱,燈柱倒向床,點燃了床幔,這才引起了大火,而當時淑妃之所以會撞倒燈柱,是因為她忽然出現(xiàn)在廂房內(nèi)奪走了小公主,還妄圖把小公主帶走,皇后娘娘和那雜役小宮女與淑妃在爭搶中,不小心撞倒的。
大殿之上,刑部尚書常大人,用了不小心這個詞,來解釋燈柱的倒下,大火的起源,可卻無法替淑妃解釋她為什么突然出現(xiàn)在永和宮的廂房內(nèi),又為什么會奪走小公主,她想把小公主帶去何處,到底想做什么。
而最后,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被困火海,淑妃卻從火海中逃了出來。
這些都得等淑妃醒了之后才能解釋。
而刑部尚書常大人用的“不小心”三個字,在這大殿之上,諸位大臣眼底,忽然顯得特別蒼白無力。
不管是不是不小心撞到的,淑妃去永和宮強行抱走小公主,和皇后起了爭執(zhí),導致燈柱撞倒引起大火,那她就是這場事故的罪魁禍首。
紀灝坐在那兒,眉頭不經(jīng)意一皺,昨日常大人稟報上來的事情中,并沒有提起紅鶯和蘇嬤嬤的交代,按理說連夜審出來的,是要在早朝時啟奏稟報,時間上也符合。
但就是這件事聽著,有一種莫名的刻意感,到常大人說完之后,這件事的歸結點就都在了淑妃一人身上,盡管她還沒醒來,沒有對這件事做任何的解釋,但不論她醒來后說什么,整件事的起因,就是因為她。
開脫不了。
殿上很安靜,偶有幾位大臣的交頭接耳聲,很快又歸于了平靜。
所有人的臉色都很不好,皇后殯天,還是這樣的原因,那些老臣們無不哀嘆,衛(wèi)老國公心中卻愁起了淑妃的事,這件事要真是意外就好了,可常大人這么查出來,并不是意外這么簡單。
沈家不會就這么算了的,鬧騰起來,朝中向著沈家的那些大臣也不會就此算了。
本來這件事的處置也不難,就算是淑妃的錯,打入冷宮也好,償命也罷,逝者已矣,就是以命抵命,但衛(wèi)老國公愁就愁在他知道淑妃在皇上心中的重要程度。
這件事最后會演變成什么樣的結果,其實就看皇上怎么辦。
可恰恰,衛(wèi)老國公愁的就是這個。
殿內(nèi)安靜了一會兒,榮昌侯站了出來:“皇上,不論如何,娘娘殯天,還是要讓她早早入土為安啊。”
常大人他們在查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對皇后娘娘的大不敬,現(xiàn)在事兒已經(jīng)盤問清楚,就該讓皇后娘娘早早入殮,今天沈侯爺是不在這兒,他若是在,得是多大的哀傷。
榮昌侯這么一說,幾位大臣紛紛站出同意他的說法,刑部那兒該查的也都查清楚了,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葬身火海,說句不好聽的,燒的就剩下骨頭了,還能怎么查,自然是要盡早入殮,厚葬與她,入土為安。
孔學士還建議,要請大佛寺的高僧來為皇后和小公主誦經(jīng)安撫魂靈。
這幾件事,哪件都拖延不得。
站出來的大臣越來越多,幾乎是大半的人都站出來跪請皇上讓皇后娘娘今早入土為安,對于這件事上,衛(wèi)老國公也是這么覺得的,也跪了下來。
紀灝看著這滿朝文武的共請,皺著的眉宇化不開,明知這件事透著蹊蹺,他卻不能在這時候反駁請求,人死還不讓其安穩(wěn),他會被天下人詬病。
沉默了許久,紀灝傳了禮部尚書,將皇后和公主的身后事交由他來操辦。
……
在皇后娘娘和小公主意外身亡的第二天下午,宮中擺起了靈堂,阜陽城中家眷夫人入宮哭靈,所有鋪子掛白綾閉門三日,穿素衣,在家哭靈三日。
消息傳開去,還有人身穿喪服跪到宮門外哭靈,雨后的阜陽城天氣很好,但陽光卻不能撫慰這些人的心。
沈大夫人是被攙扶著送入宮的,原本皇上已允了她在家哭靈即可,可沈大夫人強撐著要入宮來見女兒最后一面,看到棺槨內(nèi)收拾起來的尸首后,沈大夫人幾度哭暈過來,最后是急請了太醫(yī),又送回了沈家去。
而延壽宮那兒,太后娘娘始終是沒能下床來,方太醫(yī)他們是日夜守在外頭,生怕太后出個三長兩斷,不敢有所怠慢。
到了哭靈的第三天,淑妃醒了。
看守的太醫(yī)急忙派人將消息送去給皇上。
半個時辰后,紀灝出現(xiàn)在了屋外。
秋瑤傷的很重,她被流云從屋內(nèi)踢出來時,流云是使了全力的,而在這之前又與他有過一番打斗,加上之前在法場外受的傷,要不是因為她習武之人身體骨比一般人強壯些,她早就沒命了。
可就算是保住了性命,秋瑤依舊虛弱的很,她身上好幾處都被火燙傷了,渾身的疼是從骨骼中透出來的,不能動,張嘴都很困難。
努力撐開眼是為了能見到皇上,紀灝過來之后,秋瑤顯得很激動,直到紀灝抓住了她的手,她才漸漸平息一些,由一旁的宮女喂了水之后,她看著皇上,視線一會兒清楚一會兒模糊,卻是急著想要告訴他情況:“皇上,皇后她,她一心求死,死在,死在里面,就,就威脅不到紀凜了?!?br/>
她說的極慢,每說一個字喉嚨就跟被炭火燙過那樣的疼,她用力的抓著紀灝的手:“法場,是紀凜的人?!?br/>
秋瑤臉上的神情太痛苦了,以至于紀灝并不忍心她這樣接連不斷的往下說,他下頭在她額頭上親了親,看著她被紗布纏繞的半邊臉,伸手輕撫了下:“是誰將你傷的這么重?!?br/>
秋瑤感覺到了自己的臉和他的手指間隔了什么,但她看不到也摸不著,視線還有些模糊,她只能這么望著他,啞著聲:“紀凜的暗衛(wèi)?!?br/>
“女子?”
秋瑤緩緩搖了搖頭。
紀灝的臉色沉了下來,暗衛(wèi)是男的,但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五具尸首皆是女的,孩子找不到可以皆是成燒成灰燼,一個成人怎么會找不到。
如果這暗衛(wèi)逃出去了,他就一定會帶走皇后和孩子。
紀灝猛地站了起來:“來人!”
十七帶人出現(xiàn),紀灝命他們搜索皇宮上下,看是否有人在著火那天夜里離開皇宮,再派人出宮盤查各城門口,一旦有可疑人出城即刻拿下,押后審理。
秋瑤察覺到了不對勁,但紀灝沒有讓她繼續(xù)說什么,而是囑咐她好好休息,很快離開了。
…………
殿前那兒哭靈最后一日,氣氛依舊是很悲傷,傍晚的時候,白玉瀅由宮人攙扶著到了一旁休息時,幾個侍衛(wèi)出現(xiàn),皇上請她去永和宮走一趟。
白玉瀅臉上未有異色,接過夏堇遞來的水后,喝了半杯,簡單收拾過頭發(fā)跟著這幾個侍衛(wèi)朝永和宮走去。
經(jīng)過殿外時,跪在人群里的鄭貴妃發(fā)現(xiàn)了跟著侍衛(wèi)離開的德妃,微抬了下身子,招手讓貼身宮女過來,在她耳畔低聲吩咐了幾句,隨后,又跪了回去啜泣。
從前殿到永和宮的路很長,走到的時候天色微暗了些,白玉瀅提起裙擺走入永和宮,經(jīng)過小徑,眼前便是被燒成廢墟的廂房。
大雨淋過后,那些墻面還是黑的,繞過走廊前去,皇上就在廂房的后面,負手而立。
“皇上?!卑子駷]和往常一樣,除了恭順之外,沒有多余的情緒,站在幾步之外,淡淡行了禮。
紀灝看著廢墟堆內(nèi)最中間的位置,沒有轉身,語氣十分的溫和:“永和宮走水時,德妃身在何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