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商品糧
好在衛(wèi)生站的醫(yī)生沒推脫,二話不說就給開了證明。
狗娃爹捧著證明又回去,公社辦事人拿著證明直嘬牙花子,不確定這介紹信到底能不能給開。真要是開了口子,以后農民有病都往省城去瞧,這不是給省城人民增加負擔么
狗娃爹求了又求,最后就差跪下了,辦事人沒辦法,到底還是給開了介紹信。
拿到介紹信時候已經下午晌了,這會兒再去省城也趕不及,狗娃爹只得回家,白白又耽擱了一天。
今兒天沒亮狗娃爹娘就出了門,慎重帶好鄉(xiāng)里開的介紹信,借了村生產隊的馬車又一次去省城。生產隊也挺重視的,跟著他們一家子一塊出來,再有什么意外也好照應,前面趕車的就是他們生產隊隊長。
葉青聽得暗暗心驚,看個病都要介紹信自己這個來歷不明的身份可是個大問題
再看那孩子閉著眼睛躺在他娘懷里,瘦的都脫了形,露出的小臉蛋癟癟的,葉青暗暗嘆氣,前世她見到的小孩兒多是營養(yǎng)過剩的,各個小胖墩,哪有瘦成這樣的
“大妹子,俺俺想跟你換點兒糧票?!惫吠弈锿蝗婚_口道。
葉青一怔,怎么又是糧票
“俺家娃聽人說過江米條,心里就掛念上了,平常也沒那個閑錢慣他饞嘴,這回也不知道能不能挺過去,都怪他命不好,托生在俺們家里,要是有城里吃商品糧的爹娘,俺娃子也不算白來世上走一遭”
狗娃娘說著哽咽起來:“大妹子,俺跟你買”
葉青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可是她也沒糧票啊
“大嫂,對不住了,我沒糧票。”葉青無奈道。
狗娃娘不信,繼續(xù)哀求:“實在不成俺拿糧食跟你換”
一旁的狗娃爹也滿臉期待的望著葉青。
葉青汗顏:“我是真的沒有”
前邊趕車的生產隊長嘆氣道:“你們別作難人家閨女了她們城里人按量供應,二十來斤口糧吃不到月底,哪還有多余的糧票換給你們這也是娃子的命,別爭啦”
狗娃爹娘耷拉下腦袋不再說話,掩飾不住的失望情緒。
葉青有些想不明白,現(xiàn)在可是和平年代,印象中除了那三年特別困難時期,應該是人們勞動熱情空前高漲時候?,F(xiàn)在是一九六一年的年底,已經結束了吧怎么沒了糧票江米條都不能吃
葉青心里不太好受,不知道這孩子能不能化險為夷,同時也挺無奈的,他們恐怕是認定了自己有糧票不肯拿出來絕品天王。
一路沉默,終于到了市區(qū)。
“閨女,俺們趕晚飯前回去,你要是辦完事就來醫(yī)院門口等著,捎上你一塊兒走?!毕萝嚂r生產隊長沖葉青說。
葉青有些意外,忙點頭答應,沖他們揮手道別。
看著馬車走遠,葉青開始閑逛。
這會兒剛上午九點來鐘,省城除了地方大些,行人多了些以外,到處還是灰頭土臉的,街上比前世那些大點的鄉(xiāng)鎮(zhèn)都不如。
低矮的平房,狹窄的街道,幾棟四五層高的樓房顯得格外突出。
街上偶爾有自行車經過,大部分人都是步行,沒有公交站牌,沒有琳瑯滿目的商品廣告,街道灰蒙蒙的,人們穿著也都是一片灰藍色。
葉青一路打聽找到書店,花八分錢買了一張全國地圖,又買了本一九五六年發(fā)行的憲法,薄薄的紙皮冊子只要兩角八分錢。
書店里還有不少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書籍,葉青目前都需要,但是兜里就兩塊多錢,她不敢都花掉,只得作罷。
“報紙什么地方有賣”葉青問。
書店的售貨員抬頭瞥了眼葉青,丟過來倆字:“郵局。”
葉青沿著街道又向人打聽郵局怎么走。
地方并不難找,葉青很快就到了郵局門口。
里面冷清清的,有兩個梳著大辮子的姑娘正在聊天。
“麻煩你,我要買報紙?!比~青說。
其中一個圓臉姑娘抬起頭,打量了葉青好幾眼才說道:“哪個單位的介紹信?!?br/>
“沒有介紹信,不是單位的,我個人買?!比~青道。
“噗嗤”另一個尖下巴姑娘突然笑出聲來,“不是單位的你訂報紙做啥要糊墻找舊報紙去”
葉青對窗口人員的態(tài)度已經見怪不怪,懶得跟她們耽誤工夫費口舌,既然沒有,那就走吧
出了郵局,葉青一路閑逛,走走看看,見前面有人排隊,便跟在隊伍后邊。
“大嬸,前邊賣什么的”葉青詢問。
大嬸兒回過頭看了葉青一眼,見是個白白凈凈的漂亮小姑娘,頓時放下戒心,舉著手里的小本子和幾張花花綠綠的印票說:“今天供應白薯干,每人六斤,你帶糧本糧票了嗎沒帶趕緊回家取去,晚了可就沒有啦”
葉青謝過,默默跟在后邊。
排隊的大多是家庭婦女,總有人七嘴八舌聊家常,葉青一字不落的聽著。
跟了大半天,零零碎碎中摘出來有用信息,葉青總算是摸清楚些頭緒殘風。
這些人手里拿著的叫糧本,上面記錄著一家子每月能買到的糧食定量?;ɑňG綠的票證就是糧票,有粗糧票細糧票油票,這些糧票就是具體能買到糧食種類,每次買糧都要帶上糧本糧票和錢,缺一不可。
這個時候的糧食副食品都是統(tǒng)一分配,城鎮(zhèn)戶口按人頭供應,每人每月能分到的糧食指標不等。
剛出生嬰兒每月定量是三斤,不過那得是商品糧戶口。剛才有個老太太就一直跟排隊的大嬸抱怨,說兒媳婦戶口留在農村,幾個孩子現(xiàn)在也落不了戶,全家只吃她兒子一個人的口糧,月月得靠他們老兩口接濟。
城鎮(zhèn)戶口的小孩子每長一歲便增加兩斤糧食供應,直到二十一斤封頂。
上初中時由學校開證明,然后去街道增加到二十五斤,高中能增加到三十一斤,據說比普通鄉(xiāng)鎮(zhèn)干部還要多一斤。
那大嬸說起自家上高中的大兒子,掩飾不住的自豪,聽得老太太嘖嘖咋舌直夸她兒子有出息。
“高中生可是給分配正式工作的這么出息的兒子,將來說對象可不能找農村人”老太太囑咐。
旁邊排隊的一個小媳婦不樂意了,操著鄉(xiāng)音插嘴道:“農村的咋啦俺男人就是農村出來的,現(xiàn)在是二廠的鍛工,一個月四十五斤糧呢比大學教授都高。”
大嬸瞥了她一眼,淡淡地說:“那可不一樣,知識分子雖然糧食定量少,但細糧跟肉票給的多,工資還掙得多呢。”
老太太搭腔道:“聽說大學教授家里不年不節(jié)的都有大米白面吃,這可是一般人比不上的,要么廣播里怎么說知識就是力量呢”
“這話說得對”大嬸很樂意聽別人贊賞“知識”,跟夸自己兒子一樣。
老太太繼續(xù)道:“再說了,人家雙職工兩口子都掙工資,不夠吃的也有法子”
大嬸扯了扯老太太衣角,使眼色讓她別往下說了,老太太意識到,湊到大嬸耳邊壓低了聲音
小媳婦被兩人左一句右一句說的還不上嘴,心里卻一百個不服。
她上月才嫁人,跟著男人來到省城,這是頭一回拿著糧本來買糧食。她嫁的男人是他們村里最有本事的,在城里做工人,不用下地干活,到日子國家就給發(fā)錢發(fā)糧票。
每月四十五斤糧食,比鄉(xiāng)里的干部掙得還多,后來聽說,大學教授都比不上她男人。
村里的小姐妹沒一個不羨慕她的,隊長老婆看見她都是一臉的討好,雖說她男人歲數(shù)大了點兒個頭也不高,可那又怎么樣定親時候一下子就給了她們家五十斤糧票呢
從那以后她爹娘跟她說話都是輕聲細語的,家里親戚各個都高看她一眼,她在村里都是仰著頭走路,怎么城里這些人就不識好歹呢這年頭有錢也買不來糧票,大學教授還不是個個都餓著肚子教書
小媳婦輕哼了聲,挺起胸,扭過身子繼續(xù)排隊。
葉青沒再繼續(xù)聽下去,迅速離開隊伍,因為剛才她聽到了“火車站”“高價糧”這樣的字眼,葉青確定,糧食有私下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