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龐統(tǒng)書信
通過一番交流和聞訊,韋睿最終在信使口中得到了襄陽的全部消息,并也知曉了如今襄陽出現(xiàn)的變故。
一開始,江東軍—荊北軍團進犯,韓當(dāng)用兵神速,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樊城。
可礙于有漢水所阻,因此荊北軍團一直被擋在漢水北岸,前進不得。
后來,陳慶帶著白袍軍到來,竟然采用了迂回的策略,從安陸腹地直接渡過漢水,突破山地,從而來到了漢水南岸。
在當(dāng)時,韋睿曾經(jīng)收到過消息,因此立馬就讓蒯越派了兩萬五千大軍北上救援。
結(jié)果援軍一去不回,還沒到襄陽境內(nèi),兩萬五千人便全部逃散了!
因此,對于白袍軍的迂回、突襲,韋睿這邊卻也是毫無辦法。
既不能放著江陵不管,又不能再派援軍,以免軍隊再有逃散,因此只得無奈作罷。
后來,陳慶帶著白袍軍清剿了沿岸的叛軍陣地,荊北軍團也得以順利渡河。
之后,雙方共推陳慶為主將,近十萬大軍自此將襄陽團團包圍。
所謂圍三缺一,江東軍不僅分三路重兵包圍,還在城南也派駐了一萬大軍。
這使得襄陽和江陵之間就此失聯(lián),從那以后,韋睿這邊再也沒有收到過有關(guān)于襄陽的任何消息。
襄陽失聯(lián)了,主公—劉裕那邊也失聯(lián)了,江陵這邊就此陷入了困境。
有感于戰(zhàn)事的不利,韋睿只得下令繼續(xù)招兵買馬,并嚴格訓(xùn)練,以待江東軍來攻。
這便是打呆仗,可叛軍已經(jīng)失去了戰(zhàn)略主動權(quán),不坐以待斃又能如何?
難道放棄南郡,然后全部退往巴郡嗎?撤退是不可能撤退的。
既然不愿意撤退,那就只能寄希望于戰(zhàn)局的改變,或著等待援軍的到來。
好在現(xiàn)在半年過去了,襄陽那邊又派人來了,韋睿只以為襄陽的戰(zhàn)局有變!
“回將軍!如今襄陽城外的江東軍又得了援軍,整整十五萬之眾將我等襄陽三面包圍,唯獨放開了城南!小人這里有一封我家大人的書信,還請將軍過目!”信使說道。
隨即,信使從懷中掏出書信一封。
韋睿聞言,不敢怠慢,連忙接過書信拆開看了起來。
韋睿一目十行,將信件反復(fù)閱讀了好幾遍,然而卻是眉頭緊鎖。
“將軍?”信使見韋睿表情有些怪異,于是連忙詢問道。
“這可是你家龐大人的親筆書信?”韋睿問道。
“正是!”信使回答道。
“唔…居然是這樣的!老夫原以為襄陽出了變故,沒想到是江東軍更換了主帥!對于這個陳慶,老夫倒是有所耳聞,可是這陸遜嘛?聽倒是聽說過,但此人好像尚且年輕,如何能夠作為十五萬江東軍的主帥?”韋睿對于江東軍的人事安排很是不解。
想當(dāng)年,第二次江夏大戰(zhàn),分赤壁之戰(zhàn)和安陸之戰(zhàn)——兩場大戰(zhàn)。
雙方的主帥分別是韋睿、周瑜,劉裕、孫策,結(jié)果自然是周瑜、孫策先后取勝。
因此,在韋睿的認知里,江東軍中最厲害的統(tǒng)帥自然是周瑜、孫策莫屬。
其中,周瑜在水上無敵,孫策統(tǒng)帥騎兵在南方無敵。
如今襄陽城外的十五萬大軍統(tǒng)帥卻不是此二人,這倒是讓韋睿感到十分地意外,心想江東軍難道是在故意示弱?
“江東軍中論用兵,首推孫策、周瑜,其次陳慶、太史慈!如今陳慶、太史慈就在襄陽城外,結(jié)果十五萬大軍統(tǒng)帥不是他二人,居然是名不經(jīng)傳的陸遜。倘若這不是江東軍在故意示弱的話,那就是江東軍高層出了什么變故了!”韋睿不禁在心里猜測道。
按照韋睿的猜測,倘若是前者的話,那么江東軍必定大有圖謀!
反之,倘若是后者的話,那么對他們來說無疑就是一次機會了!
“將軍,小人還要回去復(fù)命,還請將軍對我家大人的書信作出批復(fù),或給予指示!”信使請求道。
作為南郡所有叛軍的統(tǒng)帥,其實在軍事上,包括襄陽、江陵在內(nèi)都是由韋睿負責(zé)的。
只不過韋睿一人力短,于是便將襄陽、江陵分別交給了龐統(tǒng)和二蒯,自己則統(tǒng)帥水師。
結(jié)果水師遭到江東軍的重創(chuàng),就連艦船也被一把火給燒沒了,這讓韋睿的水師大都督一職徹底成了空銜!
聞言,韋睿自然知道信使的請求乃是何意,不外乎就是龐統(tǒng)要他作出決斷!
“龐大人計劃的不錯,在書信上也分析得有理有據(jù),可一切都需要等待援軍的到來。老夫已經(jīng)派幾批信使前往了,相信主公那邊早晚會有個說法,還請信使直管回去復(fù)命即可!就說三十萬援軍不日就將抵達,還請龐大人安心!”韋睿撒了個謊道。
事實上,韋睿這邊早就和巴蜀失聯(lián)了,只不過韋睿不能說而已。
倘若說了,那么在此事傳出去之后,叛軍定然不戰(zhàn)自潰!
畢竟龐統(tǒng)、二蒯舉南郡反叛,就是寄希望于劉裕率主力前來與江東軍相爭,他們才好在火中取栗。
可要是劉裕主力不來的話,那么南郡的叛軍豈不就是在孤軍奮戰(zhàn),這樣哪有希望?
韋睿對此心知肚明,他之所以受到劉裕的派遣而來,其目的自然也是為了幫助龐統(tǒng)和二蒯。
只不過龐統(tǒng)、二蒯都以為韋睿是來主管軍事的,可事實上,劉裕壓根沒想過要在這時候逆襲二州!
畢竟論及地盤,現(xiàn)在的劉裕手中只不過區(qū)區(qū)漢中、武都、上庸三郡而已,外加反叛的南郡。
全部加起來也只有四個郡!
反觀孫策治下可是有著兩個州,哪怕現(xiàn)在南郡反叛,荊南又正遭受著交州軍的入侵,那孫策的地盤也是劉裕的好幾倍!
劉??刹簧?,他如今正在圖謀巴蜀,哪有余力再去分兵對付孫策的?
因此,龐統(tǒng)、二蒯的如意算盤也注定了會落空,只不過是他們太天真了而已。
可龐統(tǒng)、二蒯不知道的事情,韋睿卻是清楚地知道,他們家主公當(dāng)初又是怎么丟的荊州。
說穿了就是當(dāng)時還立足未穩(wěn),剛剛得了荊州,人心還未歸附,結(jié)果就去發(fā)兵攻打?qū)O策了。
最后自然是落得慘敗的結(jié)果,不僅丟了荊州,就連劉裕麾下的精兵強將也損失了大半。
既然已經(jīng)吃過虧了,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劉裕又怎么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因此,南郡這邊基本算是被劉裕給放棄了,除非龐統(tǒng)、二蒯能靠自己堅守個三年五載!
對于這些事情,韋睿心知肚明,他此來當(dāng)然也只是為了給龐統(tǒng)、二蒯拖延時間的。
可韋睿卻還是向劉裕那邊多次求援了,只因為他自感撐不了多久,所以才無奈求援罷了。
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劉裕援軍沒來也就算了,居然連信使也沒回來給個答復(fù)!
于是乎,韋睿改變策略,立馬派人前往巴蜀打探消息去了,以防主力發(fā)生了什么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