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三輔之戰(zhàn)(二)
曹操此舉其實有幾個用意:
一,如今魏軍雖然抵達了長安附近,但其實徐晃軍團能否打下潼關才是關鍵。
萬一不能的話,等到秦軍主力回援,那么就算魏軍打下了長安也一定不能守住。
而且到時候徐晃軍團能否擋住秦軍主力還是問題,萬一擋不住的話,那么長安的魏軍也可能有全軍覆沒在此地的風險!
二、曹操此時不僅要攻下長安,乃至攻下整個關中三輔之地,同時還要捉到苻堅!
兩年前,曹操在西涼之時就曾經(jīng)攻打過狄道,當時的目的就是為了捉住苻堅。
結(jié)果在一場苦戰(zhàn)之后,雖然曹操成功拿下了狄道城,但卻被苻堅給跑了!
最后一來二去的,曹操不僅沒能結(jié)束秦漢大戰(zhàn),反而還先后搭上了張繡、郭嘉的性命,真是得不償失。
三、魏軍包圍長安,僅僅圍而不攻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確認下此地的民心是否還向著大漢!
畢竟昔日的司隸校尉—鐘繇,在秦漢大戰(zhàn)后投了秦軍,在他的領導下長安乃至關中的百姓還真有可能倒向大秦!
所謂以不變應萬變,如果此事得不到確認,萬一有個萬一的話,恐怕就算魏軍打下了長安也未必能夠再收關中的民心!
四、曹操此次出兵除了有軍事目的和政治目的外,他同時還有著外交目的,那就是確認下馬家軍是否已經(jīng)投靠了孫策!
如果已經(jīng)投靠了,那么曹操還得想辦法對付下隴右的三支秦軍,進而幫助馬家軍擺脫如今的困境。
如果沒有投靠,那么更好了,曹操說什么也要拉攏并將馬家軍收為己用!
畢竟馬家軍的存在實在太好了,不僅就在隴右——大秦的后方,而且馬家軍的戰(zhàn)斗力也真不是蓋的。
只要有馬家軍的存在,那就至少能為曹操牽制住數(shù)萬秦軍,以此來減輕魏軍的壓力。
同時,孫策的吳國,如今也在南方和蜀漢、偽楚開戰(zhàn)。
只要魏軍和馬家軍能在庸涼有所作為,至少也能威脅到蜀漢的北部三郡,以此來為孫策的吳國減輕些許壓力。
雖然魏吳僅僅只是表面上的盟友關系,具體吳國和蜀漢、偽楚之間誰輸輸贏和曹操不搭界,但作為魏軍退路和糧道所在的南陽郡卻是和吳國的襄陽郡直接接壤的。
如今,蜀軍主力已然東出,目標就是襄陽。
也就是說,蜀吳雙方的主力將會在襄陽進行決戰(zhàn),此舉可就關系到魏軍的存亡了。
若是吳軍贏了,那沒什么問題,曹操也相信孫策不會再趁機打他的南陽。
畢竟此舉實乃冒天下之大不韙,要知道魏軍此次西進的目標就是為了收復關中,從而復興大漢的。
若是孫策真那么干了,從而導致魏軍失敗,那孫策就成大漢的國賊了。
因此,曹操對孫策可謂是十分放心,只是劉裕卻不太能夠讓人放心了。
畢竟劉裕這人為了利益什么都干得出來,先是和大秦結(jié)盟,再是與偽楚也結(jié)盟了。
不管是出于利益考慮,亦或者出于政治、外交考慮,一旦蜀軍主力獲勝的話,那么蜀軍進而攻打南陽的可能性就可謂是極高了!
對此,曹操不得不有所防備,也因此在西進時分別留了于禁、李通兩軍在南陽和汝南。
若是再加上吳軍留在新野的鄧芝,以及駐守武關的鄧艾的話,那么魏軍的后路和糧道也算是穩(wěn)了。
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曹操的命令下,全新組建的謝玄軍團也隨即出征了。
此次行動,謝玄讓曹操看到了這名年輕人出眾的才華,因此才破格提拔他為五萬大軍的統(tǒng)帥!
同時,謝玄的謀略也讓曹操十分放心,也因此曹操在這一路大軍中并沒有安排任何的謀士,一切的一切都交給謝玄自由發(fā)揮!
可以說,這一世的曹操在用人上,和另一世已經(jīng)大相徑庭了。
另一世的曹操在用人上,可謂是不拘一格,不過說到底他卻又只重用自己的宗族。
縱觀曹操的一生,其親自領兵的次數(shù)最多,其他時候卻也多是用的曹仁、夏侯惇、夏侯淵等人領兵。
對于外姓將領,曹操基本只信任于禁、徐晃等少數(shù)人,重用的也僅僅只有他們兩。
不過這一世,由于麾下人才眾多,再加上宗族將領在前幾年已經(jīng)陸續(xù)凋零了。
因此,這一世的曹操不得不重用外姓,且還有些不問出身的味道。
比如像受到曹操重用的外姓將領中,曾經(jīng)的關羽、張飛、薛達,包括現(xiàn)在還在重用的徐晃都是寒門、庶族出身。
再比如像鎮(zhèn)守鄴城的韋孝寬,如今擔任統(tǒng)帥的謝玄等人,又都是士族出身!
謝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陳郡陽夏縣人。
東晉時期名將,乃是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
謝玄出身陳郡謝氏,自少便有經(jīng)國才略,善于治軍,為謝安所器重,起家大司馬(桓溫)掾?qū)佟?/p>
太元二年(377年),為抵御前秦襲擾,謝安舉薦謝玄出任建武將軍、兗州刺史、廣陵國相、都督江北諸軍事。
謝玄招募流民中的驍勇之士,在京口組織、訓練“北府兵”。
太元四年(379年),前秦大舉南下,連克重鎮(zhèn),朝野震動。
謝玄率軍解三阿之圍,大敗秦軍,收復盱眙、淮陰,迫使其敗退淮北。
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戰(zhàn)爆發(fā),謝玄出任前鋒都督,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首戰(zhàn)告捷。
后抓住戰(zhàn)機,計誘前秦軍后撤,乘勢猛攻,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zhàn)果。
太元九年(384年),乘勝開拓中原,先后收復了河南、山東、陜西南部等地區(qū),以功封康樂縣公。
不久后因遭會稽王司馬道子猜忌,被調(diào)離邊境要地彭城,回鎮(zhèn)淮陰。
至鎮(zhèn)后,稱病自請解職,改任左將軍、會稽內(nèi)史。
太元十三年(388年),謝玄病逝于會稽郡,時年四十六歲。
謝玄文武兼?zhèn)?,立志挽救危亡,以圖恢復中原。
他創(chuàng)建的“北府兵”,能征善戰(zhàn),特別能吃苦耐勞,成為東晉最為精銳的武裝力量。
他與謝安籌謀淝水之戰(zhàn),并在前線指揮精銳與苻堅決戰(zhàn),以智勇勝敵,名震江左。
如今的曹操可謂是慧眼識英才,不僅發(fā)現(xiàn)并提拔了謝玄這枚人才,同時也為收復關中三輔作了十分充實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