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劉宋名將(下)
十四、毛德祖(死亡)
毛德祖(365~429年),字德祖,滎陽郡陽武縣人,南朝宋開國功臣、名將。
毛德祖初為前秦人,慕容氏叛亂,前秦分崩離析,毛德祖的父祖都被賊寇殺害,毛德祖攜帶家人南渡。
1.后投入北府軍將領(lǐng)劉裕麾下,起家冠軍參軍,歷任四郡太守、太尉行參軍。
追隨劉裕南征北伐,參與平定盧循、征討荊州、攻滅后秦的戰(zhàn)役,屢立戰(zhàn)功,頗受倚重。
宋武帝劉裕稱帝后,冊封觀陽縣男,出任冠軍將軍、司州刺史,長期鎮(zhèn)守虎牢關(guān)。
2.景平元年(423年),抵抗北魏入侵,城破被俘,至死不降。
元嘉六年(429年),客死在北魏,時年六十五歲。
大明元年(457年),侄孫毛詡之繼承毛德祖的封爵。
這一世,毛德祖常年鎮(zhèn)守樊城,最后城破被馬忠斬殺。
………
十五、柳元景(死亡)
柳元景(406年~465年9月18日),字孝仁,河?xùn)|郡解縣人。
曾祖柳卓遷居襄陽,南朝宋名將,馮翊太守柳憑之子。
柳元景善于騎射,勇力過人。
1.早年投靠江夏王劉義恭和武陵王劉駿,多次征伐蠻族,頗有功勛。
2.后參加元嘉北伐,擔(dān)任建威將軍,作為西路主將之一,一度攻弘農(nóng)郡。
斬殺蕭斌,平定元兇之亂。
3.孝武帝即位,歷任侍中、左衛(wèi)將軍、雍州刺史、領(lǐng)軍將軍、散騎常侍。
平定劉義宣之亂,進位驃騎將軍、太子詹事,封巴東郡公。
孝武帝去世后,受命輔佐前廢帝,擔(dān)任侍中、尚書令、丹陽尹。
永光元年(465年),面對前廢帝倒行逆施,密謀廢立,被前廢帝所殺,時年六十歲。
宋明帝即位后,柳元景被平反,獲贈太尉,謚號“忠烈”,泰始三年(467年),配享孝武帝廟庭。
這一世,柳元景成為曹操麾下大將,最后于渭北決戰(zhàn)時兵敗被射殺。
………
十六、沈慶之(在線)
沈慶之(386年~465年),字弘先,吳興武康人。
1.南朝宋時期名將,沈慶之出身吳興沈氏,參與抵抗孫恩之亂。
2.義熙十一年(415年),得到征虜將軍趙倫之賞識,授寧遠中兵參軍。
作戰(zhàn)勇猛,善于謀略,兩次參加北伐,平定緣沔諸蠻、鄖山蠻、犬羊蠻、西陽五水蠻等蠻族,討平劉劭、魯爽、劉誕等叛亂。
孝武帝臨終時,以為顧命大臣。
一生歷仕(宋武帝、宋少帝、宋文帝、孝武帝、前廢帝)五朝,累遷侍中、太尉、車騎大將軍,冊封始興郡公。
永光元年(465年),屢次直言進諫,觸怒前廢帝,坐罪賜死,時年八十歲,謚號忠武。
宋明帝繼位后,贈司空,改謚為襄。
這一世,沈慶之成為孫策麾下大將,目前正隨南陽軍團鎮(zhèn)守襄陽。
………
十七、沈攸之(死亡)
沈攸之(?~478年),字仲達,吳興郡武康縣人。
南北朝時期宋朝名將,司空沈慶之從子。
1.少年喪父,隨堂叔沈慶之征戰(zhàn),隨軍討伐劉劭。
助宋孝武帝登基,討伐劉誕叛亂。
2.前廢帝劉子業(yè)即位,協(xié)助誅殺沈慶之等王公大臣。
3.前廢帝死后,投靠宋明帝,討伐劉子勛叛亂。
抵抗北魏于彭城,拜鎮(zhèn)軍將軍、郢州刺史,封貞陽縣公,選為顧命大臣。
4.后廢帝即位,拜散騎常侍、荊州刺史,發(fā)兵助討劉休范和劉景素叛亂。
5.升明元年(477年),蕭道成弒殺后廢帝,擁立宋順帝。
沈攸之作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忠于宋室,起兵于荊州,反抗蕭道成,失利于郢城。
升明二年(478年),敗還江陵,自縊而死,傳首京師。
這一世,沈攸之成為孫策麾下大將,最后參與章陵之戰(zhàn),于戰(zhàn)時與孫處同歸于盡。
………
十八、到彥之(在線)
到彥之(?~433年),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漢族,南朝宋名將。
1.早年家貧,以擔(dān)糞為生,隨從劉裕平定孫恩之亂。
2.義熙元年(405年),任鎮(zhèn)軍行參軍、廣武將軍。
在平定盧循之亂中,兵敗免官。
后率軍擊敗西蜀譙道福,收復(fù)白帝城,因功封為佷山縣子,任太尉中兵參軍。
3.輔佐劉道憐、劉義隆鎮(zhèn)守荊州,官至使持節(jié)、南蠻校尉。
4.劉裕即位后,封為佷山縣侯,食邑千戶,仍隨劉義隆鎮(zhèn)守荊州,威信為荊州士庶所懷。
景平二年(424年),護送劉義隆入朝稱帝。
5.宋文帝即位后,以為中領(lǐng)軍,委以軍政,打敗荊州刺史謝晦,封為建昌縣公,遷南豫州刺史。
6.作為元嘉北伐統(tǒng)帥,帶兵收復(fù)洛陽、滑臺、虎牢等地,終為北魏所敗,免官下獄,起為護軍將軍。
元嘉十年(433年),病逝,謚號為忠,配享太祖廟庭。
這一世,到彥之成為孫策麾下大將,參與鐘離之戰(zhàn)大破徐州軍,目前鎮(zhèn)守鐘離。
………
十九、臧質(zhì)(在線)
臧質(zhì)(400年~454年),字含文,東莞郡莒縣人。
南朝宋外戚、將領(lǐng),光祿勛臧熹之子,武敬皇后臧愛親之侄。
東晉末年,拜中軍(劉裕)行參軍。
南朝宋建立后,歷任建平歷陽二郡太守、徐兗二州刺史等職。
1.參與元嘉北伐,統(tǒng)領(lǐng)步騎十萬進攻洛陽,被北魏永昌王拓跋仁挫敗。
后來,又據(jù)守盱眙城抵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遷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冊封始興縣子。
2.從平元兇劉劭,遷車騎將軍、江州刺史,進封始興郡公。
3.臧質(zhì)心懷異志,認為劉義宣容易被控制,便在孝建元年(454年)擁立劉義宣為主,是劉義宣之亂的主導(dǎo)者。
并聯(lián)合豫州刺史魯爽、兗州刺史徐遺寶一同反叛。
臧質(zhì)領(lǐng)兵行至梁山洲,被王玄謨領(lǐng)兵擊敗。
臧質(zhì)本人也被追兵所殺,傳首至建康,時年五十五歲。
這一世,臧質(zhì)重生成為臧霸的弟弟,目前正隨臧霸鎮(zhèn)守瑯琊。
………
二十、魯爽(未登場)
魯爽(~454年),字女生,扶風(fēng)郿縣人。
南北朝時期劉宋大將,東晉鎮(zhèn)北將軍魯宗之之孫、北魏寧南將軍魯軌之子。
少有武藝,精于騎射,號萬人敵。
初仕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以為親隨武士,繼任寧南將軍、荊州刺史,封襄陽郡公,鎮(zhèn)守長社。
元嘉二十七年,投靠宋文帝,拜征虜將軍、司州刺史、義陽內(nèi)史。
宋孝武帝即位,遷左將軍、汝南太守。
擁戴南郡王劉義宣,起兵于壽陽。
因為“飲酒過醉”,被薛安都刺倒,最終被范雙斬首。
這一世,魯爽還未登場,目前依舊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