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章 韋睿歸心(中)
無疑,我這會是給大家畫了一個大餅,以此來讓韋睿滿意。
畢竟對于韋睿,我只有三策可走,現(xiàn)在實行的就是第一策。
然而韋睿對此顯然是不滿意的,他渴望兵權(quán),因此十分懷念曾經(jīng)在劉裕手下的日子。
明面上看,韋睿是在擔(dān)心劉裕的處境;
可實際上,韋睿也不是傻子,他不可能看不到劉?,F(xiàn)在其實正春風(fēng)得意著。
確實,劉?,F(xiàn)在在北方立足未穩(wěn),極有可能擋不住大周的兵鋒。
可是韋睿卻在這時候提出了請求,而且他明知道我方已經(jīng)付出得足夠多了,那么顯然他是別有目的。
設(shè)想一下,如果我把韋睿派去北方,和劉裕團(tuán)聚。
那么韋睿的兩個兒子、家眷都得一起跟過去,這些事情操作起來十分有難度,畢竟韋放現(xiàn)在在漢中當(dāng)太守呢!
就算韋睿一家真去了北方,回到了劉裕的手下,難道韋睿還能像以前一樣獲得重用嗎?
彼時,韋睿一直都是劉裕的南郡兵馬大都督,掌控一郡政權(quán)和近十萬兵權(quán)。
如此一來,韋睿的才能得到了施展,這也是他懷念在劉裕麾下的原因。
而現(xiàn)在,韋睿只是我的謀臣,手中并無兵權(quán)。
由此可見,韋睿想要兵權(quán),或許這才是他的真實目的。
因此,我就給韋睿畫了一個大餅,想要以此來穩(wěn)住他。
“大將軍,您真的會給在下兵權(quán)嗎?”韋睿問道。
“或許會,又或許不會!”我聳了聳肩說道。
“韋懷文,我尚且已經(jīng)四年未曾帶兵!”周瑜表示道。
望著周瑜,我不禁想到,貌似周瑜確實已經(jīng)四年未曾帶兵了。
上一次還是在我安居平五路之后,周瑜奉命率領(lǐng)水師,前往平定南郡反叛。
結(jié)果倒好,水師在半路遭遇伏擊,差一點就全軍覆沒了。
恰巧我從天而降,從而挽救了本該覆滅的我軍水師,并救下了周瑜。
之后,周瑜負(fù)傷、染病,然后再沒有領(lǐng)過兵。
在那之后,是我和魯肅領(lǐng)兵,經(jīng)過一系列奮戰(zhàn)才最終擊敗了韋睿。
一晃四年過去了,如今韋睿也成了我的手下,這真是世事無常。
說來也巧,周瑜、韋睿、魯肅在領(lǐng)兵方面都差不多,幾乎都是水師統(tǒng)帥。
由此可見,韋睿在日后真的很難再有領(lǐng)兵的機會了,畢竟要用我也肯定是先用周瑜或者魯肅的。
“韋懷文,明人不說暗話,你要真想回到劉裕的身邊,我可以放你走,還有你的兩個兒子和家眷!”我不禁說道。
我已經(jīng)失去耐心了,說真的,其實我現(xiàn)在手底下也不缺謀士了。
就算沒了韋睿,我還有周瑜、魯肅、陸遜、王猛、諸葛亮、賈詡,甚至徐庶、呂范、張昭、張紘、陳慶、姜維、鄧艾、呂蒙等人也能勝任。
若是再提到將領(lǐng),那我就更不缺了,這也是我輕易就放諸曹夏侯離開的原因。
總之一句話,我手底下不缺人,不愿真心效忠我的只管走好了!
“大將軍真愿放在下離開?”韋睿問道。
“走吧!我甚至可以修書一封,讓韋放、韋正和你一起走!正好荀公達(dá)還在,你們一家可以跟著一起離開,時間上應(yīng)該也來得及!”我不禁說道。
聞言,韋睿喉頭有些哽咽,神情竟是有些感動。
“大將軍寬宏!陛下曾經(jīng)以在下的家眷為人質(zhì),雖然重用,但卻并不信任。大將軍對在下雖然也有防備,也不曾給予兵權(quán),但大將軍對在下確實大度!大將軍,請受在下一拜!”韋睿說道。
說完,韋睿真的走了,這讓周瑜、魯肅都懵逼了。
“伯符,你真放韋懷文走?”周瑜大驚。
“主公,萬萬不可啊!”魯肅勸說道。
“韋懷文乃是國士,對待國士理當(dāng)重用、禮遇!可是韋懷文在我手底下,確實不太可能有掌兵的機會,不能人盡其才也是我的無奈!”我不禁說道。
“伯符,韋懷文作為軍師也是極好的!”周瑜提醒道。
“韋懷文志不在此,我也沒辦法,強留不得!”我不禁說道。
“主公,若人人都像韋懷文這樣,我方將會失去很多人才?。 濒斆C說道。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罷了,罷了!”我不禁說道。
此時,韋睿已經(jīng)走到了外面,直到我說出了這一番話。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韋睿的口中不禁念叨著。
是啊,曾經(jīng)的韋睿不就是這樣,為劉裕付出了全部嗎?
可是劉裕又是怎么對待他的呢?
赤壁之戰(zhàn)的失敗,間接導(dǎo)致了劉裕在安陸之戰(zhàn)的失敗,劉裕卻把過錯全都?xì)w結(jié)到了韋睿的頭上。
雖然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劉裕也承認(rèn)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其他人可沒有。
彼時,劉裕麾下的大將們?nèi)家曧f睿為罪魁禍?zhǔn)?,因此韋睿在漢中的兩年里,其實日子過的并不好。
每每想到曾經(jīng)的種種,韋睿都很自責(zé),認(rèn)為確實都是自己的過錯。
倘若赤壁之戰(zhàn)贏了,韋睿的水師與劉裕的主力就能橫掃江東,彼時我軍主力就只能被困在武昌了。
赤壁之戰(zhàn)改寫了歷史,讓我方成了勝利者,讓劉裕方成了失敗者。
如果不是韋睿失敗了,那么現(xiàn)在雄踞南方的就是劉裕,在北方抵擋異族的就可能是孫策了。
就算退一萬步來說,如果韋睿后來又真的消滅了我軍水師,那么襄陽大戰(zhàn)的結(jié)果肯定也能改寫。
那么同樣地,如今的局面也不一樣了,一切的一切都讓韋睿很是自責(zé)。
可是再也回不到從前了,一切都已經(jīng)過去了,留給韋睿選擇的余地也不多了。
眼下對于韋睿來說,同樣只有三條路可走,分別是:
一,留下,盡心盡力地給我做軍師;
二,離開,北上去輔佐劉裕;
三,隱居,就此不問世事。
韋睿知道,就算回到了劉裕的身邊,恐怕也不可能再掌兵了。
與其如此,不如留下,或者干脆隱居起來。
想到這里,韋睿的心里當(dāng)即就有了決斷,他已經(jīng)想好要隱居了。
于是乎,韋睿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頭也不回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