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五大謀主
河北,官渡大營。
“本初來報,其后方的援軍還有大約十日抵達(dá),屆時他準(zhǔn)備放棄魏郡全境,主力退守至巨鹿、清河一線,要我率部退至黎陽,等待石勒與冉閔在鄴城匯合。再由我軍從南部,高歡大軍從北部,本初主力從東部,三方將他們合圍!奉孝、文和、孝寬,你們怎么看?”曹操說道。
“真是好大的手筆!可是石勒真的會上當(dāng)嗎?萬一他穩(wěn)扎穩(wěn)打,死死咬住我們呢?”郭嘉說道。
“倘若他真的去鄴城,咱們就按照袁本初的計劃來打。倘若他不去,而是死死咬住我們,主公不妨傳令張文遠(yuǎn)率軍渡過黃河,直撲懷縣,斷其歸路!”韋孝寬說道。
這韋孝寬,本名韋寬,字孝寬,京兆長安人士。在另一個時空乃是南北朝北周的名將,曾在玉壁之戰(zhàn)中,運(yùn)用地形和戰(zhàn)術(shù),大敗高歡大軍,甚至高歡最后也因此病逝。
后來北周武帝宇文邕也聽從了韋孝寬的建議,成功打敗北齊,統(tǒng)一北方。
直到隋朝建立,韋孝寬又幫助楊堅,平定了尉遲炯的叛亂。
乃是赫赫名將,被稱為“名將終結(jié)者”。
而在這個世界,韋孝寬在曹操手下?lián)沃\主,地位僅在郭嘉、賈詡和二荀之下,完全取代了原本程昱的位置。
曹操這次率軍北上幫助袁紹,將二荀留在了后方,而只帶著郭嘉、賈詡、韋孝寬三人在身邊。
由此可見,韋孝寬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唔!孝寬此言有理,不過懷縣雖是河內(nèi)治所,又是第一大城,卻斷不了石勒歸路,何況此地石勒不可能沒有派兵駐守。而文遠(yuǎn)麾下僅有一萬五千人,除去留守,頂多能帶一萬人北上,如此一來,還能拿得下嗎?”曹操問道。
“朝歌!主公,守住此地就可擋住石勒!”韋孝寬仔細(xì)研究了一遍地圖后說道。
“嗯,朝歌是從官渡通往壺關(guān)的必經(jīng)之路,要是能夠打下來,的確能夠切斷石勒大軍的歸路,還能斷其糧道。文和,你怎么看?覺得孝寬的建議如何?”曹操贊同道,轉(zhuǎn)頭問向了旁邊一言不發(fā)的賈詡。
“回主公,咱們雖然是來幫助袁紹的,但并沒有義務(wù)要幫助他消滅并州主力!倘若石勒的十五萬大軍被全殲于此!試問,單單冉閔這五萬大軍,乃至整個并州還是袁紹的對手嗎?到時候,袁本初集結(jié)主力反攻回去,再揮兵北上打退鮮卑人,最后雄踞北方四州,主公又該如何自處?”賈詡回答道。
一時間,賈詡的話讓大帳內(nèi)陷入了詭異的平靜,曹操、郭嘉、韋孝寬盡皆陷入了沉思。
“文和說的對!確實(shí),咱們與本初之間早晚必有一戰(zhàn),這次出兵北上,不單單是要給他擋住石勒大軍,咱們還要想辦法消耗他們兩方!”曹操率先打破了平靜。
“如此一來就不用讓張文遠(yuǎn)北上了!那咱們又該如何消耗他們兩方呢?”韋孝寬說道。
“咱們就按照本初的原計劃,退至黎陽,只要這石勒不蠢,就會跟上來,到時候讓本初自己想辦法吃掉冉閔就行!”曹操道。
“如今袁紹那邊,張飛手下有五萬大軍,高歡手里有三萬,文丑、韓猛的殘兵還有萬余,這樣算下來,就大約還有十萬人。再加上從青州趕來的援兵,總兵力估計能有不下十五萬,袁紹若要吃掉冉閔應(yīng)該沒問題!”郭嘉補(bǔ)充道。
“冉閔此人能夠斬顏良,敗文丑,也是不俗?。÷犝f他麾下有兩萬鐵騎,號稱乞活軍!是這些年來并州對抗匈奴人、鮮卑人的依仗,戰(zhàn)力頗為不俗。袁本初想要吃掉他們,怕是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韋孝寬說道。
“能夠斬顏良,敗文丑,可見冉閔此人的武勇、用兵,皆不在呂布之下!”曹操想到呂布的驍勇,以及當(dāng)初給他造成的麻煩,不禁心有余悸。
“冉閔雖有五萬大軍,但只有這兩萬鐵騎是其依仗!眾所周知,對付騎兵的最好辦法就是以騎制騎,或者用大批的弓弩兵輔以長槍兵,組成戰(zhàn)陣,依靠人數(shù)優(yōu)勢取勝之。但如今,袁本初的騎兵皆在趙云手下,正在遼西抵御東部鮮卑的入侵。而最擅長用步兵對付騎兵的大將——麴義,又在代郡抵御著西部鮮卑的入侵。而這冀州本土,袁本初的十萬大軍,加上即將到來的援軍,卻是分了四路,倘若不能形成有效地配合,怕是要吃掉冉閔的話很難??!”韋孝寬分析道。
“不管怎么樣,本初能夠打敗公孫瓚,想來打敗冉閔也不是問題,我這個發(fā)小應(yīng)該不會無能到連區(qū)區(qū)冉閔也對付不了!”曹操對這盟友兼發(fā)小卻是充滿了信心。
“只要能夠擊敗冉閔,到時候,不管袁本初是南下與我軍一起夾擊石勒,還是揮師西進(jìn),直取晉陽,石勒都必然退兵。而我軍便可坐山觀虎斗!”賈詡說道。
“倘若袁紹在殲滅冉閔大軍之后,置石勒與我軍不顧,反而兵進(jìn)幽州去打鮮卑人呢?幽州可是還有著趙云和麴義的八萬大軍吶!”郭嘉問道。
“嗯,本初要是真的如此信賴于我,咱們也確實(shí)不能背信棄義,還是得替他擋住石勒!”曹操說道。
“真到了那時,冀州腹地空虛,咱們?nèi)羰桥c石勒約定平分冀州,等到石勒大軍北上,將袁本初堵死在幽州境內(nèi),我軍便可揮師東進(jìn),取清河,再攻打青州!”賈詡完全不把信義放在眼里,淡淡地說道。
“咳咳,賈文和,你這是要置丞相于不義乎?”郭嘉怒罵道。
“我軍北上乃是來幫助袁本初,若如此作為,以后還有哪方諸侯愿意和我們結(jié)盟?”韋孝寬也反對道。
“天下諸侯以實(shí)力為尊,等到丞相攻下青州,青徐兗豫司隸——五州便可連成一片,到時候何懼天下諸侯?天下諸侯又有誰能擋住我軍兵鋒?”賈詡不屑地說道。
“賈文和!你是忘了當(dāng)年董卓是如何敗亡的了嗎?啊,差點(diǎn)忘了,你原本便是那董卓的謀士,如今你還想坑害丞相嗎?”年輕的郭嘉氣得破口大罵,字字珠璣,一番話竟說得賈詡滿臉通紅。
曹操不禁感到頭疼不已,怎么手底下的謀士,也漸漸往袁紹那邊的謀士們靠攏了?整天相互爭斗,今后如何再圖謀天下?
“好了好了,都別吵了,我相信文和并不是這個意思,咱們還是走一步看一步吧!不管是本初,還是石勒、冉閔,都不可能照著咱們的思路走。還是等本初援兵到了以后,咱們退至黎陽再說吧!”曹操最終拍板。
“主公英明!”三大智囊這才停止了爭吵。
注:韋孝寬,名寬,一名叔裕,字孝寬,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韋旭之子,杰出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一生南征北戰(zhàn),功勛卓著,官拜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