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鄧氏三雄
不一會的功夫,三人就被帶到了我的面前,一個文質(zhì)彬彬,一個氣質(zhì)高雅,一個高大威猛。
“爾等三人可是親兄弟?”我連忙問道。
“主公,他們?nèi)私允青囀献迦耍驗樵谕鸪瞧陂g,與末將和吳才頗為投緣,便委托末將和吳才向主公舉薦!”陳慶解釋道。
“既然如此,爾等三人為何不投曹軍,而要來投奔于我?”我不解地問道。
眼前三人在歷史上,一個是蜀漢的將領(lǐng),一個是曹魏的名將,還有一個是前秦的名將。
雖然之前宛城被我軍占據(jù),但南陽畢竟一直是曹操的領(lǐng)地,所以三人應(yīng)該投曹軍才對啊?怎么會來投奔于我?
還有這鄧家又是怎么回事?為什么不和其他大族聯(lián)姻,偏偏會看中陳慶、吳才?
雖然二人皆是人中龍鳳,但畢竟初出茅廬,難道鄧家人都這么有眼光?
“回大將軍,曹丞相治下大族眾多,人才也多,倘若投奔丞相,咱們鄧家上下難有出頭之日!反觀大將軍求賢若渴,用人不拘一格,而且面對曹軍從未吃過虧。因此,我等與家族都看好大將軍,也愿意為大將軍效犬馬之力!”三人中年紀最長的鄧芝說道。
“如今鄧家何在?”我又問道。
“回主公,鄧家已經(jīng)前往安陸定居!不僅是鄧家,南陽境內(nèi)也有許多士族跟隨,皆遷往了安陸!”陳慶回答道。
安陸的士族早在第一次江夏之戰(zhàn),和后來的那場瘟疫中覆滅了,因此安陸境內(nèi)幾乎沒有士族存在。
而以鄧家為首的一干南陽士族遷往了安陸,加上眼前三人皆來投奔于我,很明顯有著投資的意圖。
但我隨后一想也釋然了,畢竟三人都是人才,無論如何我都血賺!
隨即,我借著讓三人自我介紹的功夫,也在腦海里回想著三人在歷史上的表現(xiàn),和作出的成就。
鄧芝(178年-251年),字伯苗,義陽郡新野縣人。東漢名將鄧禹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重臣、將領(lǐng)。
鄧芝早年曾被預(yù)言能位至大將,后被劉備任為郫令,升遷為廣漢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績,被征入朝為尚書。劉備逝世后,奉命出使吳國,成功修復兩國關(guān)系,并深為吳大帝孫權(quán)所賞識。
建興六年(228年),丞相諸葛亮策劃北伐,命鄧芝與大將趙云佯攻郿城,以吸引魏國曹真軍主力。
建興十二年(234年),遷前軍師、前將軍,領(lǐng)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不久督領(lǐng)江州。
延熙六年(243年),遷車騎將軍,后授假節(jié)。又率軍平定涪陵叛亂。
延熙十四年(251年),鄧芝病逝。
………
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其人文武雙全,深諳兵法,對內(nèi)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后因與同鄉(xiāng)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zhàn)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鐘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后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后因遭到鐘會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wèi)瓘派遣的武將田續(xù)所殺害。
泰始九年(273年),鄧艾被平反昭雪。
………
鄧羌(?~約379年),安定郡臨涇縣人,前秦時期大臣、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鄧禹后人。
鄧羌驍勇善戰(zhàn),精通兵法,文武雙全,擁有廉頗、李牧的才能,號稱“萬人敵”。
壽光二年(356年),授建節(jié)將軍,大敗鮮卑慕容部,擒獲慕輿長卿。后因為得罪皇帝苻生,所以被貶為咸陽太守。
壽光三年(357年),聯(lián)合廣平王苻黃眉、東海王苻堅擊斬羌族首領(lǐng)姚襄。
苻堅即位后,平定并州軍閥張平,俘虜猛將張蠔。又聯(lián)合王猛,整肅治安,打壓豪強,大見成效。平定匈奴族張罔的叛亂。挫敗東晉北伐,協(xié)助慕容垂等擊破桓溫軍隊,平定劉衛(wèi)辰、苻柳、益州的叛亂,擊敗東晉名將桓石虔所部,勒銘于岷山而還。
參與滅亡前燕之戰(zhàn),擊潰慕容評、慕容臧,參與滅代之戰(zhàn),滅亡代國,為前秦統(tǒng)一北方地區(qū)作出了重要貢獻,深受宣昭帝苻堅信任。
建元十五年(379年)左右,因病去世。一生戎馬,戰(zhàn)無不勝,未有敗績,堪稱“前秦第一名將”。
……
三人論能力,首推鄧羌,其次鄧艾,鄧芝最末。但偏偏鄧芝年紀最長,時年二十六歲,然后鄧艾次之,鄧羌最小。真是年紀與能力不符,年紀最小的本事最大,年紀最大的反而能力最差。
但這都是相對而言的,三人畢竟都是出色的人才,其中鄧芝文武雙全,做個部將或者擔任一郡太守都可以。
鄧艾乃是歷史上的滅蜀名將,偷渡陰平,開創(chuàng)了滅亡巴蜀政權(quán)的新戰(zhàn)法,乃是武廟名將之一。
鄧羌更是一代名將,乃是王猛在另一世最大的幫手,曾經(jīng)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雖然三人都極為出色,但畢竟初出茅廬,我也不好委以太高的官職。
好在太史慈、魏延看著鄧羌、鄧艾已經(jīng)眼熱,恨不得上去比試一番。
見到這個情形,我不禁計上心頭,便吩咐太史慈和鄧羌,魏延和鄧艾,分別比試一番。
太史慈乃是我軍第一猛將,魏延也是有名的猛將,鄧羌、鄧艾見到如此對手,又自信武藝同樣過人,因此欣然同意。
有人要和太史將軍比試的消息,在軍營內(nèi)不脛而走。很快,在校場上就圍滿了觀戰(zhàn)的將士,我和眾將也饒有興趣地在場觀看。
只見四人一對一,兩兩對峙,隨著一聲令下,當即就廝殺在一起。
太史慈用長戟,鄧羌用長矛;
魏延用大刀,鄧艾用長槍。
四人都是猛將,真可謂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好!”看到精彩處,我不禁為他們喝彩。
“好武藝!”我身后的韓當、孫河、沈慶、潘璋等將也不禁稱贊。
很快,雙方就一百個回合打過,但卻依舊不分勝負。
“景略、子敬,你們覺得怎么樣?”我不禁問道。
“主公,雙方旗鼓相當,尤其是這個鄧羌竟能和太史將軍不分勝負,真是人才了得!”
早在許都的時候,王猛就聽說了太史慈之名,乃是江東軍頭號猛將,傳說生擒了羊侃。
而羊侃乃是在曹營五大猛將中排第三,和排第二的蕭摩柯也就在伯仲之間。
太史慈能夠生擒羊侃,就說明武藝在其之上,曹營應(yīng)該只有關(guān)羽,加上還有個張飛能夠勝之了。
如今,又有一個武藝不在太史慈之下的鄧羌。可以預(yù)見的是,江東軍的猛將越來越多了,就算以后對上曹軍五大猛將也不用怕了。
看著場上四人的戰(zhàn)斗,圍觀的將士紛紛搖旗吶喊,為他們助威。
將乃兵之膽,場上四人皆是猛將,真是令人熱血沸騰。
直到二百個回合之后,四人依舊不分勝負。
唯恐有失,我連忙喊停。
隨即,我滿臉喜色地走上校場,然后宣布比試的結(jié)果——四人全都不分勝負!鄧羌的武藝和太史慈相當,鄧艾的武藝也與魏延相當。
我當場委任二將為校尉,鄧芝也是如此。
三人不禁大喜過望。
不僅如此,鄧羌、鄧艾的武藝也得到了太史慈、魏延的認可,雙方也因此惺惺相惜起來。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二蒯也引領(lǐng)著輜重隊到來。
我便在數(shù)萬大軍的注視下宣布,將要犒賞全軍!每人都有賞賜,并且今晚都有美酒佳肴享用!
滿營將士不禁歡呼,高喊著“江東萬勝!主公萬勝!”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