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北方大亂(五)
高歡大軍匆忙撤退,將營寨留在原地,里面還殘留著很多兵器、甲胄、糧草。
麴義篤定高歡后方有變,因此急不可耐地想要撤退,于是出城追殺。
隨著麴義大軍出城,一路追隨想要偷襲,結果于城南三十里處遭遇高歡大軍的伏擊。
只聽一通鼓響,高歡麾下八大金剛、十三太保一起率軍殺出,當即把麴義大軍殺得大敗。
猝不及防之下,麴義原以為可以出城重創(chuàng)高歡大軍,結果慘遭伏擊。
麴義三萬大軍一起出城,結果死傷大敗,只有麴義帶著數千人好不容易逃回了代縣繼續(xù)死守。
原來,高歡在臨走前與田豐、沮授商議,認為他們一退,麴義必然會出城追擊!
于是乎,高歡提前布置,在城南三十里處設下了埋伏。
此次大戰(zhàn),高歡麾下精兵猛將齊出,八大金剛、十三太保各顯神通。
八大金剛分別為陳元康、魏蘭根、彭樂、李元忠、高昂、高乾、基連猛、薛孤延(歷史上基連猛、薛孤延不是其中之一,取而代之的其實是賀拔允和侯景)。
十三太保分別為斛律金、庫狄干、段榮、婁昭、竇泰、韓瓊、蔡俊、劉貴、韓賢、張瓊、堯雄、尉景、高岳(歷史上高岳不是其中之一,而是慕容紹宗)。
除此以外,高歡麾下還有初出茅廬的兩個兒子——高澄和高洋,以及段韶、斛律光兩員小將。
段韶,字孝先,武威郡姑臧縣人。
南北朝時期北齊重臣,姑臧侯段榮長子,武明皇后婁昭君的外甥。
段韶自少得姨夫高歡器重,曾隨高歡參與廣阿之戰(zhàn)、鄴城之戰(zhàn)、韓陵之戰(zhàn)、消滅爾朱兆,后在邙山之戰(zhàn)、玉璧之戰(zhàn)中亦發(fā)揮作用。
高歡臨終時,令段韶隨次子高洋鎮(zhèn)守鄴城,并囑咐長子高澄加以重用。
高澄掌權后,段韶奉命鎮(zhèn)守晉陽,與諸將平定河南侯景、冀州高歸彥叛亂,擊破南梁軍。
河清二年(563年),北周聯兵突厥入侵晉陽,段韶指揮士卒堅守,待周軍疲敝時盡出銳卒,將其擊潰。
隨后,段韶追擊突厥,直至出塞而回。
河清三年(564年),率軍馳援洛陽,聯合斛律光、高長恭擊潰圍城的周軍。
武平二年(571年),領軍接連攻克柏谷、服秦,奪取汾州。
隨后,段韶因病回到鄴城,于同年病逝。
段韶外統(tǒng)軍旅,內參朝政,功高位重,又有計謀,善于御眾,因此深得將士愛戴。
他戎馬一生,為北齊的建立與發(fā)展立下汗馬功勞。
………
斛律光(515年~572年),字明月,敕勒族(高車族)。
北魏到北齊時期名將、軍事家,相國斛律金之子。
斛律光善于騎射,武藝出眾,得到大行臺高歡欣賞。
后跟隨世子高澄,擔任親信都督,號稱“落雕都督”。
天保三年(552年),從征出塞,先驅破敵,多有斬獲。
河清三年(564年),抵抗北周大將達奚成興的進攻;參加洛陽之戰(zhàn),大破北周齊王宇文憲。
武平二年(571年),參加汾水之戰(zhàn),大破北周柱國辛威和韋孝寬;率軍攻打平陽道,攻克姚襄和白亭城戍。
治軍嚴明,身先士卒,不營私利,多次擊敗北周進犯。
北齊武平三年(572年8月22日),遇害于涼風堂,時年五十八歲。
………
段韶、斛律光二人,以及還未出世的高肅(高長恭)三人,在后世一起被稱為北齊三杰!
現在的段韶、斛律光還是小輩,只不過在河北大戰(zhàn)后期保護高歡從而立下過功勞,現在正被高歡帶在身邊擔任護衛(wèi)罷了。
至于高肅在歷史上乃是高澄之子,現在的高澄尚且年未滿十八,因此高肅還未出世。
總之,在高歡陣營群策群力,諸將戮力同心之下,麴義大軍被打了個大?。?/p>
之后,高歡命大將彭樂帶著韓瓊、韓賢率領兩萬大軍繼續(xù)包圍代縣,然后帶著主力從容撤退。
另一邊,麴義帶著殘部逃回城內,不禁心有余悸。
麴義怎么也想不通,他怎么會輸?高歡手下又怎么會這么厲害?
想當初,在袁紹麾下的時候,一眾大將只有趙云、張飛、顏良、文丑強過麴義。
結果僅僅過了幾年的功夫,作為袁紹小輩的高歡,麾下居然已經聚集了這么多的精兵猛將!
麴義想不通,他一直以為自己天下無敵,沒想到今日慘遭大敗。
照理來說,高歡后方有變,倉皇撤退,麴義率軍追擊必能撿到便宜。
結果,麴義不僅沒有撿到便宜,反而被高歡埋伏。
在麴義看來,高歡絕對想不到這些!其身邊必然有高人相助。
畢竟在袁紹鼎盛時期,其麾下謀士眾多,現在袁紹早已敗亡多年,那些個謀士也必然會有人轉投高歡。
雖然麴義猜不到是誰,但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了,畢竟田豐、沮授昔日正是袁紹麾下謀士。
總之,麴義在經歷一場大敗之后,從此只能在代縣茍延殘喘。
原本他有三萬部眾,在經歷了一場大敗之后,現在只剩下了數千殘兵。
原本麴義大軍士氣高昂,現在芳草萋萋,個個灰頭土臉。
這一下子,麴義別說是占據幽州了,就連自保也只能寄希望于中部鮮卑來救援了。
因此,麴義開始郁郁寡歡,部眾也對他不滿起來。
與此同時,中部鮮卑正在并州腹地四處征戰(zhàn),其中一支也與石勒大軍遭遇。
彼時的石勒由于糧草不足,因此把石虎、張賓和其主力留在了西河,以此作為根基。
石勒只帶著一千輕騎就上路了,一路直奔晉陽,真是藝高人膽大!
結果不出意外的話,意外果然發(fā)現了,石勒與中部鮮卑首領——侯莫陳崇麾下大將侯莫陳悅遭遇。
雙方兵對兵,將對將,隨即展開了一場遭遇戰(zhàn)。
結果因為石勒手下人少,面對侯莫陳悅率領的一萬鮮卑騎兵,所以大敗。
石勒敗退回了西河境內,侯莫陳悅追擊,結果反過來又被石虎率領的并州軍主力擊敗。
這一下子,雙方各自一勝一負,并州的局勢也因此變得復雜起來。
由于天氣炎熱,中部鮮卑停下了動作,只是占據了雁門、太原、上黨三郡。
石勒也因為糧草不足,加之并州境內鮮卑兵多,所以不敢再輕舉妄動。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中部鮮卑來說,要想北上救援麴義就只能等到擊破了石勒再說。
如果中部鮮卑此時北上的話,那并州三郡就等于白打了,一定會被石勒趁機攻占的。
加之天氣炎熱,鮮卑人耐不住酷暑,因此只能守住城池從長計議。
石勒也是如此,現在不僅天熱,他還糧草不足。
因此,面對掌控著三郡之地的中部鮮卑,他也只能徐徐圖之。
總之,現在的并州已經不屬于劉家所有了,而是分別掌控在中部鮮卑和石勒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