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第 82 章
那些在背后耍的鬼蜮伎倆,姜若皎等人自是不會知曉。
朝廷那邊得知祈雨成功,對于太子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對后續(xù)的賑災(zāi)事宜更是舉雙手支持,錢糧到位得非常及時。
正經(jīng)事有盧重英他們商量著辦,太子殿下便帶著姜若皎在受災(zāi)諸縣巡看,順便拉他們的縣衙班子湊一起談心,讓他們協(xié)調(diào)好縣與縣之間的關(guān)系,別聽旁人一句話就齊齊為難清平縣。
這次的事兒真要追究下來,誰都討不了好。
現(xiàn)在可不是廢帝在位的時候了!
眾人知曉如今太子殿下在百姓心中地位極高,又是開泰帝頗為看重的獨子,哪里敢違逆他的話,自然表示太子想怎么修渠就怎么修渠,他們一定全力配合。
太子殿下不耐煩和這些人打交道,敲打過他們之后便陪著姜若皎和張家娘子兩人出行。
盧重英已經(jīng)派人去知會趙王府一聲,說清楚彥哥兒與張家娘子在一起的事。
趙王府那邊本來派人來接了,可彥哥兒抱著張家娘子的腿不撒手,死活不肯走,張家娘子只得把他留了下來。
小孩子到底身嬌體弱,走不了太多的路,到后面得侍衛(wèi)們輪流抱著走。
彥哥兒趴在侍衛(wèi)肩膀上看著張娘子與姜若皎時而交頭接耳、時而與偶遇的農(nóng)夫農(nóng)婦攀談,根本沒分給自己半個眼神,又覺得有點委屈。
他轉(zhuǎn)頭一看,看見太子殿下也目光幽幽地看著姜若皎兩人,心里才稍稍好受一些:太子堂侄都這么大了也沒半點辦法,自己這么小又能怎么辦,只能緊黏著他娘不放了!
太子殿下若有所感,轉(zhuǎn)頭看見趙王府家的小堂叔正一臉憐憫地望著自己,不知怎地就讀懂了他眼神里的想法。
太子殿下惡向膽邊生,抬手用力掐他臉頰。
彥哥兒呆呆愣愣了一會,才后知后覺地覺得自己臉上疼得很,哇地哭了出來。
姜若皎和張家娘子轉(zhuǎn)頭一看,很快發(fā)現(xiàn)太子殿下干的好事。
姜若皎橫了太子殿下一眼,替他向張家娘子道歉。
張家娘子哪能怪太子殿下,只能伸手把彥哥兒抱進(jìn)懷里哄。
彥哥兒乍然落入親娘的懷抱,都快忘了接著往下哭。他伸手緊緊抱住張家娘子的脖子,很想問“娘你能不能把我也帶走”,卻又怕問出口就沒有回轉(zhuǎn)的余地了,只能把小腦袋埋進(jìn)張家娘子頸邊一下一下地抽噎著。
姜若皎已經(jīng)把太子殿下拎到一株大樹后訓(xùn)人。
“你多大的人了,還把人小孩折騰哭?”姜若皎覺得這家伙簡直是不鬧騰出點動靜來就不舒坦。
太子殿下背靠著大樹,伸手把姜若皎抱住,振振有詞地說道:“我看著小子眼巴巴地看著他娘,瞧著怪可憐的,才熱心助人出手幫他一把。”
至于被那小子發(fā)現(xiàn)自己眼巴巴地看著姜若皎并向他投以同情目光這件事,太子殿下是決計不會提的。
他堂堂男子漢,怎么會跟個小孩一般計較!
太子殿下湊上去親了姜若皎一下,美滋滋地讓她看看張家娘子母子二人那邊是什么情形,很有些得意地說道:“你看他,現(xiàn)在一準(zhǔn)是在偷著樂。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這個我最懂了!”
姜若皎見好友有些無措地哄著彥哥兒,嘆著氣低聲和太子殿下說道:“你是不知道趙王府的情況,趙王和她丈夫都有許多女人,她走在府里都分不清碰上的人是趙王的姬妾還是她丈夫的姬妾,那日子哪里能好過。當(dāng)初她被父母塞上花轎,本就不是心甘情愿要嫁的,以后會尋機(jī)離開趙王府,彥哥兒難道還會愿意跟著她走不成?”
太子殿下道:“她問都沒問過,怎么知道彥哥兒不愿意?要是我娘要和離,我肯定跟著我娘走。”
他當(dāng)初又不是沒想過不當(dāng)那勞什子世子了,只是他娘想法還是比較保守,從來沒考慮過離開他爹罷了。
姜若皎道:“要帶走彥哥兒的話,趙王府那邊怕是不會樂意,她想脫身怕是不容易。”
太子殿下道:“不是還有我們嗎?”
姜若皎稀奇地看著他。
太子殿下被姜若皎看得惱羞成怒,又摟著她狠狠親了一口,才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是見不得你和旁人那么親近,可她既是你好友,對你來說必然重要得很,要是真鬧起來了我肯定是站你這邊的。何況趙王府兒孫眾多,難道還差一個半大小子不成?”
姜若皎道:“那我回頭和她說說,免得她心里一直難受,強(qiáng)撐著不親近彥哥兒。”
兩人商量停妥,姜若皎便找了個機(jī)會與張家娘子說了此事。
張家娘子雖有決心離開趙王府,卻沒想過自己可以把兒子也帶走。
到底是自己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孩子,還沒出生就為他受過那么多的苦忍過那么多的疼,無異于從身上割下的一塊肉,哪有不喜歡不疼愛的道理?
張家娘子道:“你們剛到京城事情也多,等時局安穩(wěn)一些再說吧。”
姜若皎道:“我看彥哥兒心思敏感,你可以與他先說說此事,省得他下次又一個人偷跑出來。要是真碰上壞人了怎么辦?”
張家娘子覺得在理,晚上便與彥哥兒說了此事。
彥哥兒做夢都沒想到張家娘子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二話不說就表示自己一定會跟著娘走,說著說著還掉起了淚珠子。
饒是張家娘子向來比許多人要淡漠,還是被兒子引出淚來,母子二人哭了半宿,第二天起來眼睛是腫著的,精神看起來卻比往日要好,彥哥兒甚至要求下地自己走,硬生生跟著她們跑了一路,一點都不嫌累。
轉(zhuǎn)眼小半個月過去,一行人轉(zhuǎn)回清平縣,修渠方案已經(jīng)定好了,大伙都同意先往受災(zāi)最嚴(yán)重的清平縣引水,征調(diào)去修渠的百姓都干得熱火朝天,頭一次覺得服徭役服得這么心甘情愿。
萬子興帶著萬晴過來主持苞米的播種,百姓們起初對這個長得和他們不一樣的外邦人有些警惕,后來聽她操著一口比他們還純熟的官話也就逐漸接受這么個小姑娘的指導(dǎo)。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jìn)行著,姜若皎一行人回來時苞米都快種完了。
甚至還有鄰縣百姓聽說是太子殿下讓種的,積極地前來討要新糧種,直說自己家里也有幾片旱地種不了別的。
盧重英做主把余下的種子也分了出去。
姜若皎得知形勢一片大好,心里也高興得很。
太子殿下也很高興。
該辦的事都辦完了,他們也可以回家了。
還是姜若皎先發(fā)現(xiàn)不對,問盧重英:“外祖父和外祖母哪去了?”
盧重英臉上露出一言難盡的表情。他說道:“他們得知這邊的秋社好幾年沒辦了,覺得這不妥當(dāng),下鄉(xiāng)動員百姓舉辦秋社去了,說是今年秋社一定得好好熱鬧,不辦起來他們就不走了!”
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對百姓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一來可以通過社日讓自己村中的待婚青壯露露臉,幫他們討個心儀又能干的媳婦;二來可以借此向土地神、五谷神乞求來年五谷豐登,表達(dá)尋常百姓心中最簡單、最淳樸的期盼。
清平縣這些地方把社日都給丟了,顯見是被廢帝在位的那些年給折騰得沒了盼頭。
秋社確實是該撿起來的,可二老跑去添什么亂?他們還能上臺表演不成?M.XζéwéN.℃ōΜ
相較于盧重英的苦惱,萬子興對盧家二老的行為卻十分支持,笑呵呵地道:“既然盧叔他們想留在這邊,我就在這里置辦個宅子好了,正好晴姐兒也想留在這兒看看苞米的長勢,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可以及時補(bǔ)救。”
盧重英覺得萬子興更像是二老的親兒子,不管二老想干什么萬子興都想方設(shè)法慣著,絕不做任何讓二老掃興的事。
盧重英思來想去,也想不出能把二老拉回來拴著的好辦法,只得無奈地說道:“那就辛苦你了。”
太子殿下對社日也很感興趣。
他在書院求學(xué)時也聽人說起過這事兒,只不過那時候書院不給他們放假,怕他們把心玩野了,他也只能聽聽同窗們的介紹解解饞。
聽盧重英和萬子興商量讓二老留下來籌辦秋社,太子殿下積極地對萬子興說道:“等秋社的日子近了,你可得給我遞個消息!到時候我們一定再過來一趟,好好瞧瞧外祖父他們弄出來的秋社有多熱鬧。”
姜若皎從前都在店里忙活,也沒機(jī)會見識旁人口中的社日,頂多只是做些好吃的祭拜一下父母而已。她也笑著說道:“對,到時我們正好可以來看看苞米收成如何,父皇應(yīng)該會應(yīng)允的。”
萬子興一口應(yīng)下。
盧重英:“…………”
盧重英決定不再開口,免得顯出自己和二老越發(fā)不像一家人。
清平縣這邊的事情敲定了,已經(jīng)離京半個月的太子殿下也該啟程回京了。
他還是個剛?cè)胫鳀|宮的新太子,接下來他得好好學(xué)習(xí)怎么成為一個合格的儲君。
簡單來說,他要繼續(xù)上學(xué)了,還是多位嚴(yán)師合力輔導(dǎo)他一個的那種。
太子殿下并沒有認(rèn)識到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得知到了該回京的時候立刻蹦了起來,興沖沖地別過杜縣令等人拉著姜若皎一起回京。
盧家二老抽空出來送別了孫子,又咻地一下消失了,說是自己要排練社日節(jié)目,忙得很,忙得很!
盧重英跟隨著太子夫婦回京,很快聽說岑家的酒樓要開了,開張當(dāng)天不是讓人常常岑家的菜品,而是讓人去賞畫。
賞的還是太子的畫。
姜若皎一行人路過岑家酒樓時,還能看見酒樓前搭著個臺子,顯見是倒時要演出幾場好戲吸引百姓。
太子殿下滿意地道:“岑宣他們做事還挺靠譜,這就把事情都張羅好了。”
姜若皎點頭:“說不準(zhǔn)他們一直在等我們回來。”
兩人回了東宮清整了一番,前去見太后和盧皇后。
不知道為什么,太后和盧皇后表情都有些古怪。
“你覺不覺得祖母和娘都不太對勁?”
出了中宮,太子殿下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和姜若皎嘀咕起來。
他們一去就是半個月,照理說不管太后還是盧皇后見到他們以后都會很高興才對,可剛才兩人的表現(xiàn)雖還是歡喜,卻莫名多了一絲絲欲言又止的尷尬。
姜若皎與太后兩人相處的時間雖沒太子殿下多,但也有相似的感覺。
姜若皎點頭說道:“我也覺得挺古怪。”
換了平時,盧皇后至少該留他們吃個飯才是,而不是打發(fā)他們?nèi)ヒ婇_泰帝。
兩人討論了一會,沒討論出個所以然來,勤政殿就到了。
小夫妻倆住了嘴,候在門外讓人往里通傳一下。
很快地,里頭傳來了開泰帝語氣并不怎么好的聲音:“讓他們進(jìn)來!”
姜若皎和太子殿下對視一眼,只覺他們來的時機(jī)似乎不太對。
聽起來開泰帝的心情很糟糕!
難道是哪個大臣正好惹開泰帝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