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節(jié) 公孫白馬!
不多時,隨著沉悶密集的戰(zhàn)鼓聲急促地響起,陣頭的劉虞與其部下數(shù)員將士拍馬而出,劉虞大喝道:“公孫瓚,汝乃大漢之臣,卻無故占領(lǐng)遼西之地。實乃大漢之賊也!”</br></br>“今日本州牧乃是為了幽州的眾多百姓,前來討汝。若是你能出城投降,本州牧還能饒你一命!”</br></br>“出城投降?饒我一命?大漢之賊?”公孫瓚暴喝道,“劉虞老兒,你聽清楚了。董卓篡權(quán),天下大亂,各路豪杰,群雄逐鹿,勢之所趨也!若是我公孫瓚不拼命擴大自己,必然被他人吞滅!”</br></br>“本將早知你劉虞,有匡扶大漢之心。但是亂天下者,乃是董卓也。你若是有本事,盡管可以前去征討,不要在本將面前談?wù)撌裁创鬂h之賊!因為你還沒有對我指手畫腳的能力!非本將坦言,憑你之才,三年必被他人所滅矣!”</br></br>劉虞怒不可叱,喝道:“你乃在本州牧的管轄之下,本州牧就有權(quán)依大漢之律來制裁你!”</br></br>公孫瓚冷笑道:“那就要看你劉虞的本事了。”</br></br>此時公孫瓚手中有將士三萬余,但是卻只有五千余騎兵。要論騎兵數(shù)量而言,與劉虞的軍隊相差不大。不過步兵卻只是劉虞的四分之一,但是公孫瓚是依城而守,自然占據(jù)極大優(yōu)勢。</br></br>這里不得不一說北平城了。</br></br>北平郡的這座城池:城墻起碼有6丈余高的樣子,城墻外一條近3丈寬的護城河。在城墻壁上有著明顯的刀槍與箭矢留下的痕跡,從城墻之上留下的斑斑凹洞,昭示著這座城池曾經(jīng)發(fā)生過極為慘烈的的大戰(zhàn)。</br></br>事實確實如此。大漢懦弱之時,經(jīng)常遭到異族的進攻,而異族的鐵騎常常能攻進幽州之地,將幽州百姓圍困在北平郡中。時常有數(shù)萬異族將士,將北平郡團團圍住,但是在百姓英勇了反抗之下,還是能取得最后的勝利。但是,卻在已經(jīng)死傷無數(shù)百姓的前提下······</br></br>北平郡畢竟是郡城的城池,跟小縣城的那孱弱的城防設(shè)施,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這樣的城池只要有一定的戰(zhàn)力的將士駐守,定會讓強攻之軍損失殆盡!</br></br>劉虞冷眼看著眼前的公孫瓚,與高厚的城墻,冷喝道:“攻城!”</br></br>數(shù)以百計的旌旗搖動起來,數(shù)千士兵如潮水般的沖向了城下,并在城下豎起了登城梯,努力的攀爬而上。</br></br>在冷冽的寒風之中,一支支冷厲的寒箭,已經(jīng)瞄向了他們的胸口。公孫瓚神色漠然,面色冷靜自若,沉聲大喝:“放!”一支支鋒利的長箭,帶著嗜血的死亡氣息,瞬間將數(shù)千士兵帶入了死亡了深淵!</br></br>“啊,我的手!”</br></br>“我的腳!”</br></br>“啊······”</br></br>頓時kao近城墻的士兵,胸口、腳上、手臂上,頭顱之上,到處中箭,箭支深深的cha入劉虞大軍的身體之中,將士們掙扎著滾倒在護城河里,極力哀嚎,其情狀頗為磣人。死亡之前的呼嚎,更是如地獄深處傳來了聲響,令人驚恐而幽冷!</br></br>護城河的河水被鮮血染的血紅,而就死于城墻之下了將士,其不斷流淌的熱血被凄寒的北風吹冷,逐漸凝固在黑色的泥土之中,而泥土也漸漸成了墨血色。雖有許多的尸體被護城河沖走,但城墻之下了也疊了數(shù)層尸體。多數(shù)還在哀號嘶吼的將士,痛苦的聲響不斷在幽冷的天空之徘徊。一時之間,天地一片寂靜!</br></br>公孫瓚冷漠的看著這一切,這是他的敵人!而敵人,是沒有什么可以憐憫了。但是劉虞卻是一個文人,雖也有處死過數(shù)個殺人劫財?shù)馁\寇,但是眼前殘酷嗜血的景象,卻遠遠超過了他的意料。死去的將士痛苦的模樣,實在慘不忍睹。至今,將士們哀號之聲,還不斷在自己的耳邊徘徊。</br></br>西風如刀,猛烈的切割著劉虞的肌膚,但是劉虞的臉上卻是滿頭大汗。</br></br>在劉虞的心中,自己手持十萬余大軍,而公孫瓚只有三萬大軍,只要不犯決定性的錯誤,定能一舉攻占北平郡,消滅逆賊公孫瓚。在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就算不能立刻攻占敵軍,也能讓敵軍士氣盡墮。但眼前的景象:敵軍冷冽的面龐,公孫瓚漠視的眼神,與其果斷的決定,卻已經(jīng)出乎了他的預(yù)料。</br></br>十萬將士沒有發(fā)出半點聲音。在冷冽的寒風中,只有緊蹙的呼吸聲,清晰可聞。</br></br>在漫長的窒息聲中,偏離南方的將士,隱隱的感覺到雷聲從南邊傳來,腳下的大地也在輕輕地顫抖。騎兵!只有騎兵才有這樣的氣勢!而且還為數(shù)不少地騎兵!</br></br>在劉虞眾人向南方瞭望之時,這支龐大的騎兵終于lou出了本來的面目:清一色白馬!無半面迎風而揚的旌旗,但是飛馳而行的三千白馬卻顯示著他的歸屬——公孫瓚護衛(wèi)軍,白馬義從?。ㄓ旨恿艘磺T兵)</br></br>公孫瓚搶過擂鼓將士的鼓錘,狠狠地砸在鼓面上,發(fā)出咚的一聲巨響。這一聲炸雷般的鼓聲,讓營中城外所有將士的心臟突地跳了一下,緊接著,密集如雨點般的鼓聲連綿響起,沉悶的鼓聲震碎了寂靜肅殺的戰(zhàn)場。</br></br>劉虞喃喃的道:“難道這就是公孫瓚的精銳之師——白馬義從!”</br></br>田疇諫道:“主公,此乃是絕佳的時機也。若是能擊敗這支騎兵,對逆賊公孫瓚,必將是一個定能重大的打擊?!?lt;/br></br>劉虞冷喝道:“傳令!全軍圍和,消滅這只騎兵!”</br></br>但是,當傳令兵向四方傳令之時,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卻已經(jīng)呼嘯著飛馳而來。</br></br>壯烈激越的鼓聲中,一條大漢肩扛鋼刀,從緩緩從遠處冉冉出現(xiàn),公孫越的眼神如刀一般落在劉虞的身上,眸子里殺機大盛,就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野獸,張開了血盤大嘴,lou出了滴血的獠牙。</br></br>從敵將的殺機中,田疇突然意識到了敵軍此戰(zhàn)的意圖:用三千白馬義從硬扛十萬將士,這絕對是一個白癡才會做出的選擇。而公孫瓚與塞外異族大戰(zhàn)十余年,又怎會不通軍事也。唯一的解釋就是斬殺劉虞,混亂眾軍!</br></br>“全軍圍合,別讓他們kao近主公!”田疇驚恐的吼聲傳遍整個戰(zhàn)場,瞬間,陣頭數(shù)以百計的旌旗搖動起來,在劉虞身旁的數(shù)萬將士,皆劉虞緊密的保護起來。</br></br>劉虞也感受到了敵將對自己的殺機,對田疇暗暗點頭。</br></br>公孫越與公孫越對田疇,眼中各自閃過一絲殺意。這個突襲的計劃,若是沒有人注意,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面對三千白馬義從的沖鋒,必定死在戰(zhàn)馬之下??墒乾F(xiàn)在······</br></br>“傳令!五千騎兵正面迎擊白馬義從!”對于騎兵作戰(zhàn),劉虞還是略有耳聞。其中對付騎兵,以騎兵對騎兵則是最好的辦法。</br></br>倉促聚集起來的五千騎兵,呼嘯著迎上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br></br>黑胄黑甲的真髓軍精騎呼嘯著迎了上去。</br></br>公孫越高舉戰(zhàn)刀,策馬狂奔,高聲喝道:“叫劉虞小兒知白馬義從之勇也!”</br></br>三千騎白馬義從如影隨形緊緊跟隨其后,齊聲暴喝,龐大的聲勢與整齊的馬蹄聲,仿佛來自地獄的幽濤,挾裹著踏碎一切的威勢,如天崩地裂,如驚濤拍岸,向著前方的幽州騎軍漫卷而來。</br></br>“殺!”</br></br>公孫越手中的戰(zhàn)刀狠狠斬落,敵將的首級飄然而起,熱烈的鮮血灑了大地一片。手中的鋼刀不曾停歇,繼續(xù)向下一個敵將斬去。</br></br>“殺!”</br></br>三千白馬義從轟然回應(yīng),聲如炸雷,萬余只鐵蹄攪起漫天塵土,如滾滾鐵流瞬時越過了公孫瓚繼續(xù)往前沖刺。最前面的一排騎兵將直指虛空的長槍壓了下來,幾百支鋒利的長矛刺碎了冷冽的朔風,形成一片令人窒息的死亡森林。</br></br>后幾排騎兵將手中的斬馬刀高舉過頂,鋒利的冷輝令天空的灰暗都為之消退。</br></br>雖然同為幽州鐵騎,劉虞組建的五千騎兵,不但是軍容不整,且毫無戰(zhàn)陣可言。只在第一回合,就有超過八百人死于幽冷的長槍之手。接著又是數(shù)把斬馬刀齊砍,第二波敵軍的亦是死得不明所以。作為笑傲異族的驚世騎兵,白馬義從不僅騎陣嚴密,且極為善于進攻,特別是隊友之間相互</br></br>配合進攻,即使敵人是一員驍勇的戰(zhàn)將,亦能將其斬殺在騎陣之內(nèi)!</br></br>劉備眼睛尖銳,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一員手持銀槍的戰(zhàn)將,并不需與他人配合,只憑借自身的武藝,亦能殺敵戰(zhàn)將。劉備暗暗留下了心思。</br></br>公孫越率領(lǐng)的三千白馬義從像是一柄鋒利的寶劍,輕易的從陣容松散的五千騎兵之中斬殺而出。公孫越回身一望,大軍只死傷數(shù)百余,而且多為新招進白馬義從的新兵,不過卻斬殺敵軍騎兵三千余。</br></br>三千白馬義從震天高喝:“幽州鐵騎,當屬白馬!幽州······”</br></br>而敵軍所剩的三千騎兵,此時已經(jīng)喪失的斗志,不敢再向白馬義從發(fā)出進攻。</br></br>公孫越見敵軍鋒利的長槍,將劉虞防護的嚴嚴實實。若是自己手中的兩千余白馬義從冒然出擊,必然死傷慘重。</br></br>公孫越把馬一撥,喝道:“跟我來!”大軍跟隨著公孫越,繞過十萬大軍的軍陣,向南城門飛馳而去。全軍冷漠的神情,似乎完全沒有將十萬將士放在眼內(nèi)。!~!</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