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行前夜宴
不知幸或不幸,顧青穿越到這個盛世與亂世即將交替的年代。</br> 它有盛世的底蘊和風采,國庫相對充盈,臣民仍充滿自信,軍隊戰(zhàn)力也不差。</br> 顧青壯著膽子跟李隆基提條件也是以退為進,一則是知道大唐不差錢,二是讓李隆基更徹底地打消疑慮,要讓李隆基覺得他不情不愿,無心戀權(quán),故意提條件討價還價。</br> 糧草是個問題,安西軍數(shù)萬人,還有幾萬匹戰(zhàn)馬,人吃馬嚼的,龜茲城現(xiàn)存的糧草肯定不夠,長安城危急之時也不可能拿出更多的糧食。</br> 戰(zhàn)馬和兵器可以多搜刮一些,顧青很清楚這次是最后一次跟朝廷要東西了,再過不了多久,安祿山兵臨城下,李隆基倉惶逃竄蜀地,朝廷一切都亂了,軍隊所需要的任何物質(zhì)只能自己想辦法。</br> “陛下,戰(zhàn)馬和兵器臣想多帶一些,爭取讓安西軍每個將士都有一匹戰(zhàn)馬,安西軍奉旨勤王,與安賊交戰(zhàn)之地多為關(guān)中平原,適合騎兵作戰(zhàn),臣多要些戰(zhàn)馬,更多幾分把握。”</br> 李隆基想了想,道:“長安十二衛(wèi)所需戰(zhàn)馬大約四萬之數(shù),北方各部落以及安祿山的三鎮(zhèn)每年向朕進貢戰(zhàn)馬約一萬匹,長安城如今所存戰(zhàn)馬約八萬匹,朕予你兩萬匹戰(zhàn)馬,其余的兩萬戰(zhàn)馬朕還要給河西和隴右兩大軍鎮(zhèn)。”</br> 顧青正色道:“臣與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相交莫逆,情如生死兄弟,陛下賜給哥舒翰的戰(zhàn)馬臣愿幫忙轉(zhuǎn)交給他。”</br> 李隆基眼神一瞥,淡淡地道:“去年你還擅自啟釁,差點與哥舒翰的河西軍火并,今日便‘相交莫逆’了?顧青,莫以為朕不知你打的什么主意,此危急存亡之時,你若壞了朕的平叛大事,朕必斬了你。”</br> 顧青只好垂頭應(yīng)是。</br> 可惜了,忽悠失敗……</br> 李隆基盯著他的臉,緩緩道:“明日你便回安西,首先要整頓軍心士氣,營嘯對安西軍的打擊太大,你要馬上將安西軍的士氣恢復(fù)過來,成為一支可征可戰(zhàn)之軍。”</br> 顧青猶豫了一下,道:“陛下,安西軍營嘯,是因為裴周南和他麾下的一千騎隊對安西軍打壓過甚,而致將士不滿,臣想請陛下撤回裴周南和那一千騎隊,否則安西軍難免還會與他們起沖突,此正平叛之時,若安西軍再出了事,臣便辜負了陛下的重托,萬死難辭其咎。”</br> 李隆基沉吟不語。</br> 太平時節(jié),安西軍確實需要有人監(jiān)軍,可如今大唐已不太平了,若還對效忠自己的軍隊如此不信任,局勢將會更糟糕。</br> 眼下關(guān)鍵時刻,不如暫時將裴周南和千人騎隊撤回來,等到戰(zhàn)事平定,或是戰(zhàn)局扭轉(zhuǎn)之后,再遣監(jiān)軍入安西軍,總之,監(jiān)軍絕不能少。</br> 于是李隆基點頭道:“好,朕答應(yīng)你,裴周南和千人騎隊撤回長安,但……邊令誠還需在安西軍中,王師不可無監(jiān)軍,顧青你又是個惹是生非的性子,旁邊少了監(jiān)軍,你更無法無天了。”</br> 顧青苦笑謝恩,但心里還是松了口氣。</br> 邊令誠沒關(guān)系,只要他不跟自己作對,大家相安無事,若還敢指手畫腳,戰(zhàn)亂之時,他可以有很多死法。</br> “能給你的,朕都給了。顧青,你還有何要求?”李隆基沉聲問道。</br> 顧青眼睛眨了眨,道:“臣……呃,臣這次回長安,原本打算在長安做個閑散權(quán)貴終老一生的,臣甚至想買一座更大的宅子,在長安郊外買更多的田地,將來告老致仕之時做個不愁衣食的富家翁,沒想到安祿山那賊子竟敢背叛陛下,實在令臣意外……”</br> 七彎八拐的話令李隆基不耐煩地皺起了眉。</br> 他聽出了顧青話里的意思,于是打斷道:“長安郊外涇陽縣,賜你良田千畝,長安城親仁坊,賜你華邸一座……”</br> 俯下身,李隆基似笑非笑地道:“少年郎知好色而慕少艾,亦在情理之中,朕再賜你太常寺歌舞伎十人,樂班教習(xí)等皆俱,馬上送去你府上。”</br> 顧青大喜狀,急忙伏地大聲道:“臣愿為陛下赴湯蹈火,肝腦涂地,為陛下蕩平叛逆,滌清宇內(nèi)。”</br> 李隆基緩緩道:“顧青,自你入長安為官,朕一直很看重你,從未虧待過你,貴妃也視你如弟如子,天家待你如何,你心中當知分寸。這次你要給朕好好肅清叛亂,最好將安祿山賊子立斬馬下,你若立了大功,朕何惜王爵公侯,便是封你個異姓郡王也無不可,明白嗎?”</br> 顧青整了整衣冠,肅然道:“臣定竭盡所能,誅除叛軍,為陛下死而后已。”</br> “陛下,臣出征后,陛下請保重龍體,勿太操勞。太平盛世,安賊不過是疥癬之患,叛亂平定后,仍是朗朗乾坤,煌煌盛世。”</br> 李隆基露出溫暖的微笑:“承爾吉言,但愿仍是朗朗乾坤。”</br> “臣,告退。”</br> “去吧,顧青,朕祝你凱旋而還。”</br> …………</br> 走出興慶宮,迎面遇到高力士,顧青急忙主動行禮,高力士不敢托大,當即也還禮。</br> “高將軍,久違了。”顧青笑道。</br> 高力士的笑容里摻雜了少許的愁色,仍勉強笑道:“顧侯爺卻是愈發(fā)風采照人,令人羨慕,年輕真好呀。”</br> “塞外風沙吹了三年,我卻覺得自己老了不少,高將軍客氣了。”</br> 高力士指了指身后,他的身后正靜靜站著一群姿色身段絕佳的歌舞伎,十多個女子并排站在一起,略顯局促地垂頭,不安地偷偷抬眼,匆匆一瞥后又如受驚的兔子,迅速垂下頭。</br> “奉陛下旨意,這些歌舞伎賜予顧侯爺,她們皆是太常寺所出,無論姿色身段還是歌喉舞姿,皆是當世之絕佳,陛下隆恩,將她們賜給侯爺,侯爺當好生善待她們。”</br> 顧青急忙面朝興慶宮方向遙拜,大聲道:“臣,謝陛下隆恩。”</br> 高力士滿意地笑了笑,接著表情一肅,鄭重其事地朝顧青長揖一禮,道:“顧侯爺少年英雄,為老奴生平僅見,五年前如橫空出世,令世人驚詫敬仰,如今社稷危亡之時,還請顧侯爺看在陛下和貴妃娘娘這些年待你不薄的份上,為陛下掃清叛逆,侯爺,一切拜托了。”</br> 顧青急忙還禮道:“高將軍言重了,忠君衛(wèi)國是我分內(nèi)之責,定會竭盡全力為陛下平叛,高將軍侍奉陛下多年,值此危難之際,也請高將軍保重身子,待我凱旋還朝,還想與高將軍痛飲一回,以酬高將軍這些年對我的愛護提點之情。”</br> 高力士笑了,二人鄭重行禮后,各自別過。</br> 帶著一群歌舞伎和樂工回到宅子,許管家被這陣仗驚呆了,聽說是天子所賜,許管家頓時臉上生光,興奮地指揮下人打掃廂院,給歌舞伎樂工安排住處。</br> 顧青獨自站在前堂,神情陷入沉思,良久,忽然道:“許管家,派個人去請李姨娘和李光弼,顏真卿,就說府里宴客,請他們大駕光臨。”</br> 許管家急忙應(yīng)了,剛要轉(zhuǎn)身,顧青又道:“再讓歌舞伎馬上打扮,半個時辰后于宴席上歌舞娛之,今夜府中歌舞飲宴通宵達旦。”</br> 許管家一愣,不明白顧青為何突然會如此反常,以前府中就算飲宴,也沒有通宵達旦的先例,難道府里有了歌舞伎后,侯爺打算與別的權(quán)貴一樣過一把奢靡浮華的日子?</br> 轉(zhuǎn)念一想,侯爺本來就是權(quán)貴,歌舞娛之有何不可?</br> 于是許管家痛快地下去安排了。</br> 顧青臉上卻絲毫沒有宴客的喜慶之色,反而一臉冷峻,神情非常凝重,沉思許久,又讓韓介等親衛(wèi)備馬,顧青帶上親衛(wèi)出門,親自赴郭子儀府上,請郭子儀老將軍赴府飲宴。</br> 郭子儀對顧青向來頗為欣賞,加上顧青曾經(jīng)也是左衛(wèi)中郎將出身,算是軍中的自己人,顧青出宮后,天子讓顧青官復(fù)原職回安西領(lǐng)軍勤王的消息很快傳開,郭子儀正好也想與顧青聊聊,于是痛快地與顧青同乘一車來到顧青府上。</br> 半個時辰后,李十二娘,李光弼,顏真卿等人皆到了。</br> 李光弼進門便咋咋呼呼,看著前堂外回廊下打扮艷麗的歌舞伎,李光弼不由一愣,接著興奮地搓了搓手,大笑道:“好個小混賬,總算開竅了,每次來你家總覺得寡淡得很,沒想到今日你竟有了娛色之趣,這幾年在安西沒白待,哈哈。”</br> 進了前堂,見郭子儀,李十二娘,顏真卿等人都笑吟吟地坐在里面,李光弼急忙朝郭子儀見禮。</br> 郭子儀對他卻沒好臉色,哼了哼道:“說別人是混賬之前,你多反省一下自己,顧青若是小混賬,你便是個大混賬,這些年在左衛(wèi)闖的禍不比顧青少。”</br> 李光弼苦笑道:“是是,老將軍,晚輩面前給末將留點臉。”</br> 郭子儀沒理他,望著顧青和藹地笑道:“二十出頭便執(zhí)掌一方,麾下猛將如云,精兵數(shù)萬,少年英雄名不虛傳……”</br> 目光淡淡地朝李光弼一瞥,郭子儀嫌棄地道:“不像某些人,混跡長安半輩子了,還只是個中郎將,昔日的晚輩子侄早已平步青云,他居然還有臉充長輩,但凡稍有羞恥之心都會一頭撞死。”</br> 堂內(nèi)眾人于是殷切地盯著李光弼,好奇他會不會真的一頭撞死。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