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鴨子立功了!
“什么,鴨子可以治蝗蟲?我怎么不知道?”
“馮六子,你不會是在話說八道吧?”
“真是天大的笑話……”
馮老六將衙門的防災(zāi)指示宣講出來,卻只換來一片不信任的眼神。
“嗐,各位叔伯,這玩意你們問我,我哪清楚,這不都是太子殿下的主意?!?br/>
不得已,又把王安這尊大神搬出來鎮(zhèn)場子。
群人仍舊無動于衷,馮老六急得直拍大腿:“我說,再拖下去蝗災(zāi)只會越來越嚴重,求求各位叔伯嬸子,死馬當(dāng)活馬醫(yī),你們就試一回吧?”
幾個老頭見他言辭懇切,皺了皺眉,老趙頭發(fā)話了:
“行,看在你老娘的份上,我們就給你這個面子,先說好,要是不靈光,這事你可不能再管?!?br/>
“這……”
馮老六心里也沒底。
盡管太子殿下說是說這么,可萬一要是不見效,自己這趟差事不久辦砸了?
“怎么樣,你到底答不答應(yīng),不答應(yīng),我們可要割麥子了?”
“就是,糧食就是命,誰有閑功夫和你繼續(xù)耗下去……”
眾人催得厲害,馮老六也沒轍,只得咬牙點頭:“好好好,就依你們,快去趕鴨子出來,要是有效,后續(xù)你們也得聽我的?!?br/>
“我看你是異想天開?!?br/>
老趙頭只把他當(dāng)笑話,卻還是扭頭吩咐趙氏,回家去把鴨子全趕過來。
其他幾戶人家,也跟著照做。
一盞茶的功夫,幾個女人每人趕著一百多只鴨子,陸續(xù)到了各家的田邊上。
神奇的一幕發(fā)生了。
這些鴨子一看到蝗蟲,都不用女主人繼續(xù)趕,嘎嘎叫著,轉(zhuǎn)頭沖進了麥田。
跑得在最前面的幾只,紛紛扇動翅膀,驚飛烏壓壓一大片蝗蟲。
卻見它們飛快伸長脖子,十幾只蝗蟲,瞬間就被叼進嘴里,成了最美味的食物。
跟在后面的鴨群,一看食物跑了,也不甘示弱,迅速散開,四面追擊。
一百多只鴨子,浩浩蕩蕩,硬是將蝗蟲趕走了一大半。
有了這些克星的存在,部分蝗蟲頃刻便被消滅,還有部分逃脫的,只能在半空盤旋。
當(dāng)然,也有蝗蟲逃往其地方,飛出幾十米,落到別人家的田里。
然而,那邊的鄰居也把鴨子趕出來,等待它們的,仍是葬身鴨腹的命運。
因為這群鴨子的守護,眼前的十幾畝麥田,形勢瞬間有了好轉(zhuǎn)。
雖然還有一些零星的蝗蟲,但,都構(gòu)不成太大的影響。
“咦,神了,這鴨子還真能治蝗蟲?。俊?br/>
“可不,快看,那些蝗蟲被攆得到處亂飛,都不敢下來?!?br/>
“活這么大,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情況,這下咱家的小麥有救了……”
鴨子大軍消滅蝗蟲的速度,可謂立竿見影,讓眾人嘖嘖稱奇。
原本很多人焦急的心情,也終于得到了部分緩解。
“六子,不錯,當(dāng)了捕快,人也長進了,還知道對鄉(xiāng)親們好,不枉你娘當(dāng)年從這嫁出去?!?br/>
幾位老人的贊揚,讓馮老六頗為驕傲,笑著摸了把腦袋:
“呵呵,幾位叔伯說笑了,哪是我馮老六長進,是太子殿下的辦法好?!?br/>
這話讓眾人肅然起敬。
老趙頭眼珠轉(zhuǎn)了幾下,忽然驚呼一聲:“啊,我知道了,定是太子殿下早知我們這會有蝗災(zāi),所以才會給每戶人家發(fā)鴨子?!?br/>
“我就說,平白無故,為何不讓吃,也不讓賣,原來這是太子殿下的布置?!?br/>
“太子殿下真是活菩薩啊,為了幫大家保住糧食,送來這么多鴨子,這得多少錢啊……”
其他人被他這一點,也是恍然大悟,終于明白了王安的一片苦心。
“哎,當(dāng)初殿下讓我家照顧鴨子,我還以為他勞民傷財,私下罵了幾回,搞了半天,原來我就是個蠢貨?!?br/>
“誰說不是呢,我也是個混球。”
有人忽然自責(zé)起來,滿臉羞愧之色。
“別說這個,鴨子再能吃蝗蟲,也有吃飽的時候,大家伙別愣著,拿家伙一起驅(qū)趕蝗蟲才是正事?!?br/>
馮老六打斷眾人對話,這樣的防蟲力度,還遠遠不夠。
好在,眾人也發(fā)現(xiàn)了問題。
“六子說得對,不能光靠這些鴨子,還得靠我們自己,大家快準(zhǔn)備家伙?!?br/>
“不能辜負了太子殿下的好心,大家一起,守住我們的糧食?!?br/>
“沒錯,撐過這幾天,到時候,收獲遠比現(xiàn)在多……”
眾人紛紛返回去,有的拿竹竿,有的拿木棒,沿著田間地頭來回奔走。
在鴨子大軍顧及不到的范圍,賣力驅(qū)趕著蝗蟲。
經(jīng)過馮老六這組人的奔走宣傳,老槐村的村民們,陸陸續(xù)續(xù)將鴨子趕下田。
一時間,整個村子,無弗遠近,全都是鴨子的叫聲。
在它們頭頂,一朵朵烏云密布,那是受到驚嚇的蝗蟲,不知該在何處落腳。
眾人見識到鴨子的好處,紛紛對王安歌功頌德。
但,也有人表示了擔(dān)憂。
鴨子雖好,畢竟太少。
每戶一百多只,就算全部出動,最多只能守住三四畝麥田。
加上人力驅(qū)趕,覆蓋面積也不超過六七畝,也已經(jīng)是目前的極限。
可,這仍舊不夠。
大炎這個時代,生產(chǎn)力各種落后,糧食產(chǎn)量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
一畝普通良田,平均產(chǎn)量最高也不過兩百斤出頭。
按畝產(chǎn)兩百斤算,一個大炎成年人,一年的糧食消耗,大概在五六百斤。
一家三口,也就是一戶普通人家,算上稅收和留下的糧種,最起碼要種十畝地,才能維持生活。
老槐村離京城近,土地金貴,除開權(quán)貴和地主不算,每戶大概就是這么多耕地。
也就是說,即便全力防蟲,永寧縣每家農(nóng)戶,仍就有三四畝地的缺口照顧不過來。
盡管遭遇蝗災(zāi),還能保留三分之二的糧食,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是很幸運和奢侈的事。
但,糧食就是老百姓的命根。
眼睜睜看著即將成熟的小麥,被蝗蟲這樣糟蹋,誰又能不心疼呢?
“造孽啊,老天爺,求你幫幫我們這些可憐人吧……”
無數(shù)上了年紀的人,看著被蝗蟲啃噬的麥田,眼含熱淚,跪在田埂上祈禱。
老天爺當(dāng)然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但,有人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