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始皇帝崩
第459章始皇帝崩</br></br>始皇帝三十五年的秋天,凄風苦雨,綿延不絕。</br></br>關東形勢急轉(zhuǎn)直下,中原、河北、山東和兩淮等地的郡國不待咸陽拿出決策便急速征發(fā)兵役,火速平叛。</br></br>現(xiàn)在武烈王公子寶鼎主掌朝政,始皇帝信任他,而朝中“集權”和“分封”兩大政治勢力在連番風暴的打擊下已經(jīng)嚴重削弱,更重要的是,十萬藍田大營鎮(zhèn)戍軍和二十萬北疆鎮(zhèn)戍軍都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上,假如始皇帝和武烈王調(diào)派這些軍隊進入關東平叛,那慘遭鎮(zhèn)壓的不僅僅是關東叛逆,還包括關東地方勢力。</br></br>關東各郡國既然穩(wěn)定不了地方局勢,又平定不了地方叛留之何用?勢必被咸陽大力整肅,后果不堪設想。</br></br>始皇帝果然動了以中央軍東進平叛的心思,這一想法得到了太尉御史大夫趙亥、駟車庶長公子騰、郎中令公子成、內(nèi)史卿王賁、中尉卿李信的支持,但廷議上,武烈王公子寶鼎斷然否決。治粟內(nèi)史甘羅、少府卿趙高、大監(jiān)軍楊端和和中將軍辛勝從中央財政和大秦本土安全出發(fā),堅決支持寶鼎的決策。</br></br>始皇帝大為不解,廷議結束后,把寶鼎請進了宮內(nèi),與其商討。</br></br>關東地方勢力越來越肆無忌憚了,這次不待咸陽下旨,就發(fā)兵平叛,直接把中央的發(fā)兵權給奪了過去,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央再一味忍讓,不但關東地方勢力會得寸進尺,恐怕就連大秦本土郡縣也要效仿了。</br></br>“就當前關東的局勢來說,關東各郡國的這一做法無可非議,中央就應該給他們更大的權力,讓他們能夠在叛luàn發(fā)生的第一時間進行鎮(zhèn)壓。”寶鼎不緊不慢地說道,“如果中央繼續(xù)抓緊權力不放,事事掣肘,只會讓關東局勢越來越糟糕。”</br></br>“這個道理誰都清楚。”始皇帝說道,“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中土統(tǒng)一了,統(tǒng)治關東的不再是諸侯國,而是我大秦人,如果中央不斷放權,地方勢力會迅速壯大,最終必然形成割據(jù)自立的局面。”</br></br>“現(xiàn)在阻礙大秦穩(wěn)定的敵人不是那些妄圖割據(jù)自立的地方勢力,而是關東人,是六國余孽。”寶鼎鄭重其事地提醒道,“地方勢力即便妄圖割據(jù)自立,要分封諸侯,也不會急于求成,他們總要等到自身實力足以抗衡中央的情況下才會采取行動,但現(xiàn)在他們的實力夠了嗎?現(xiàn)在關東的局面允許他們割據(jù)自立嗎?目前中央財政已經(jīng)擺脫危機,大秦本土固若磐石,京畿大軍實力強悍蓄勢待發(fā),而關東局勢又動dàng不安,假如地方勢力要割據(jù)自立,必然陷入內(nèi)憂外患腹背受敵的困境,試想他們能堅持多久?貿(mào)然割據(jù)豈不是自取敗亡?”</br></br>始皇帝無法認同寶鼎的解釋。</br></br>寶鼎的意思顯然是想利用關東局勢的來遏制地方勢力的發(fā)展,但關東各郡國與關東叛軍的對抗固然可以遏制地方實力的發(fā)展,卻也進一步了關東局勢。關東局勢越大秦的形勢就越危急,未來不管是關東各郡國借助戡luàn之便發(fā)展了自身實力,還是關東盜賊蜂擁而起叛luàn演變成燎原之勢,實際上最終遭到傷害的是關東庶民,是帝國國祚。所以,在始皇帝看來,不管是為了帝國自身利益,還是為了遏制關東地方勢力,都應該在關東局勢尚未嚴重到不可收拾之前,以雷霆之力平息叛打擊地方勢力,繼而讓中央逐漸控制關東,實現(xiàn)更大程度的“集權”。</br></br>“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關東郡國去平定叛讓兩者去自相殘殺,這一策略的確有可取之處,但關東局勢一旦因此而失控,咸陽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重新穩(wěn)定關東?”始皇帝質(zhì)問寶鼎,“咸陽即便做了漁翁,也未必可以得利,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難道你視而不見?”</br></br>寶鼎望著憂形于sè的始皇帝,目光中掠過一絲悲傷。</br></br>如果始皇帝的命運沒有發(fā)生改變,那么他的生命最多還剩下兩年時間,然后帝國的新皇帝登基,接下來歷史軌跡將轉(zhuǎn)向何方,寶鼎不知道,但他知道一點,帝國的新皇帝威信不足,而坐鎮(zhèn)四方的幾位封國王都擁有一定的實力,在“分封”貴族集團的推bō助瀾下,新皇帝和他的諸侯王兄弟們必然要發(fā)生jī烈的沖突,帝國可能無法逃脫內(nèi)戰(zhàn)之禍,帝國也必然面臨分裂之危。</br></br>正因為如此,寶鼎要為始皇帝駕崩后如何維持帝國的生存,如何確保帝國的和平統(tǒng)一而布局,所以他現(xiàn)在要不遺余力地穩(wěn)固本土疆域,要竭盡全力蓄積財賦,要全力以赴鎮(zhèn)戍京畿。至于關東,他無暇顧忌,他也沒有能力去顧及。</br></br>這些話他不能如實告訴始皇帝,他只能想方設法阻止始皇帝破壞自己的布局。</br></br>“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都將土崩瓦解。”寶鼎說道,“再給我兩年時間,兩年后,大秦本土國力必將恢復到統(tǒng)一前的水平。當初我們憑借這樣的國力吞并了六國,統(tǒng)一了中土,那么兩年后,我們也可以憑借這樣的國力橫掃關東,把阻礙帝國和平統(tǒng)一的叛逆一掃而光。到了那一刻,還有誰能阻止中央集權的步伐?”</br></br>最后這句話擊中了始皇帝的要害。為了能在有生之年實現(xiàn)中央集權,為了能讓帝國在中央集權道路下萬世傳承,始皇帝愿意付出任何代價。</br></br>=</br></br>始皇帝三十六年正朔,詔告關東各郡國,允許各郡國便宜行事,命令他們不惜代價以最快速度平定叛恢復關東地區(qū)的穩(wěn)定。</br></br>咸陽把平叛的重任jiāo給了地方郡國,中央大軍卻戍守京畿要隘,沒有任何出關的跡象。</br></br>地方郡國借機大肆擴張軍隊,而平叛的步伐卻悄然停止。</br></br>養(yǎng)寇自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如果地方郡國把叛luàn平定了,還有什么借口擴張軍隊?還拿什么理由把地方財賦據(jù)為己有?自身實力不發(fā)展,又如何穩(wěn)定地方,對抗中央,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br></br>年底“上計”,關東的山東、兩淮和江東等地的郡國借口叛luàn嚴重,道路受阻,連上計使都沒有派出,好在河北、中原、江南和大秦本土各地郡國的上計使如期趕到咸陽,確保了今年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br></br>=</br></br>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麃公、公孫豹病逝,再加上前幾年病逝的司馬鋅、白覽、桓齮等老將軍,一批功高卓著的老秦將領先后辭世,老秦豪m(xù)én貴族的權勢受到了一定的影響。</br></br>衛(wèi)尉卿李瑤年老體衰,告老歸鄉(xiāng)。舞陽侯楊端和接替他出任衛(wèi)尉一職。</br></br>始皇帝三十六年太尉méng武突然中風失語,不得不請辭歸家。</br></br>在丞相公子寶鼎的極力舉薦下,內(nèi)史卿王賁出任太尉一職,而公子嬰代替王賁,出任內(nèi)史卿一職,主掌京畿軍政。</br></br>至此,帝國朝政基本上被宗室和老秦人所把持,關東系和熊氏、隗氏外戚逐漸淡出朝堂,由此帶來的一個嶄新局面就是“集權”貴族集團遭到極大的削弱,而“分封”貴族集團在中央的實力也急驟消減,代之而起的則是以武烈王公子寶鼎為首的以甘羅、趙高、章邯等寒mén軍功貴族為主體的堅持“集權”和“分封”共存政治理念的貴族集團。</br></br>這個貴族集團掌控了朝政,控制了大秦本土,控制了大秦軍隊,并在公子寶鼎的努力下,迅速構建了一道守護帝國的堅固“長城”。</br></br>=</br></br>始皇帝三十六年夏,兩淮再度發(fā)生水災。</br></br>楚王公子昌聯(lián)合兩淮鎮(zhèn)戍統(tǒng)率王昕以及陳、泗水、東海、九江等各郡太守聯(lián)名奏請咸陽調(diào)撥錢糧予以賑濟。</br></br>始皇帝要從關中和荊宛兩地調(diào)糧賑濟,但寶鼎極力勸阻,兩人再度發(fā)生爭執(zhí)。好在這時候匈奴人突然攻伐河西,北疆局勢再度緊張,在寶鼎的堅持下,始皇帝不得不采納了寶鼎的建議,命令中原、山東和江東三地緊急調(diào)撥錢糧幫助兩淮賑撫災民。</br></br>始皇帝三十六年秋,因為賑濟不力,饑民揭竿而起驟起,席卷兩淮,并迅速向中原、山東和江東等地蔓延。</br></br>這次暴luàn范圍廣,規(guī)模大,危及到了各郡國自身的生存,迫使他們不得不全力以赴進行剿殺。</br></br>始皇帝和太尉王賁、御史大夫趙亥、駟車庶長公子騰等大臣再度建議調(diào)京畿大軍進入關東戡</br></br>丞相寶鼎斷然否決。</br></br>現(xiàn)在河西局勢非常危急,大月氏在匈奴人的瘋狂攻擊下,傾覆在即,相比起來,外患比內(nèi)憂更嚴重。</br></br>為救援河西,寶鼎懇請始皇帝,即刻下詔征發(fā)北疆邊郡十萬壯勇,集結于代北,威脅陷匈奴人于腹背受敵之困境,迫使匈奴人撤兵河西。</br></br>考慮到整個中土局勢,始皇帝還是向?qū)毝ψ龀隽送讌f(xié),采納了寶鼎的決策。</br></br>=</br></br>始皇帝三十七年正朔。</br></br>叛軍在兩淮攻城拔寨,燒殺擄掠,關東局勢異常緊張。</br></br>與此同時,北疆局勢也緊張起來。匈奴人看到秦人在代北大量增兵,以為秦人要乘機出塞攻擊,不得不撤出河西戰(zhàn)場,轉(zhuǎn)而與秦人對峙。</br></br>嚴冬時分,關東叛軍在秦軍的四面圍剿下,死傷慘重,再加上天寒地凍、饑寒死者無數(shù),餓殍遍野。</br></br>北軍統(tǒng)率章邯冒雪出塞,與匈奴人談判。章邯告訴左賢王,代北招募壯勇是為了應對國內(nèi)動dàng的局勢,而不是為了攻打匈奴人,所以這一次純屬誤會,請匈奴人不要做出錯誤的判斷,以免雙方兵戈相見大打出手。</br></br>匈奴人無奈,只能吞下這口惡氣,維持雙方的停戰(zhàn)約定,再圖河西。</br></br>=</br></br>始皇帝三十七年皇帝病倒。</br></br>寶鼎非常緊張,與太子扶蘇日夜守護,但始皇帝的病情越來越重,寶鼎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安排始皇帝的后事。</br></br>這時候,不要說王賁、公子騰、趙亥等中樞大臣,就連始皇帝都知道寶鼎為什么這兩年棄關東于不顧,全力以赴穩(wěn)固本土了。</br></br>“記得二十多年前,朕請公子豹去烏氏尋你,他回來告訴朕,說你是個癡兒。”始皇帝握著寶鼎的手,低聲說道,“朕不相信,朕把你bī出了北疆,結果證明,朕的判斷是對的,你不但不是癡兒,還是天之驕子,是我老嬴家的天才,是我大秦的鼎柱。”</br></br>“皇兄是古往今來第一帝,彪炳史冊。”寶鼎黯然說道,“從今往后,再也沒有哪一位帝王可以超越皇兄了。”</br></br>“你怎么知道?”始皇帝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問道,“你難道未卜先知?”</br></br>“我知道。”寶鼎的眼圈忽然紅了,嘶啞著聲音說道,“皇兄書寫了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有生之年,我將輔佐二世皇帝續(xù)寫皇兄的輝煌,續(xù)寫我大秦恢宏的歷史。”</br></br>始皇帝欣慰而笑。他需要寶鼎的這個承諾,他也相信寶鼎會信守承諾,只是這一生中,他最大的遺憾是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未來這個理想只能靠寶鼎去實現(xiàn)了。</br></br>“朕相信你。”始皇帝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問道,“朕想知道,朕沒有完成的事,你能完成嗎?”</br></br>寶鼎搖搖頭,“皇兄,請相信老嬴家的子孫,相信你的后代,終有一天,他們能實現(xiàn)你的理想。”</br></br>始皇帝的眼里lù出一絲失望,“當真需要兩代三代,乃至于百年時間?”</br></br>寶鼎緊緊抓住了始皇帝的手,“皇兄,請相信老嬴家的子孫,相信他們比我們更聰明,相信他們比我們更有能力統(tǒng)治這個天下。”</br></br>始皇帝也緊緊抓著寶鼎的手,緩緩閉上了眼睛,一滴淚水悄然墜落。</br></br>寶鼎的心很痛很痛,他突然感覺自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靈魂,只剩下一副空的軀體。</br></br>=</br></br>夏,始皇帝崩。</br></br>太子扶蘇繼位,大赦天下。</br></br>九月,吳王公子高自立于江東。</br></br>緊接著,楚王公子昌割據(jù)于兩淮。</br></br>十月,齊王公子驤建都于臨淄。</br></br>十一月,南海王公子嶠據(jù)嶺南而立。</br></br>十二月,項梁、范增于彭蠡澤舉旗,重建楚國。江南楚人倒戈,項梁揮軍進擊,桓煬、蓋聶敗走江陵。項梁隨即占據(jù)長沙,攻打江陵。</br></br>=</br></br>二世皇帝元年。</br></br>正月,田儋、田榮等齊國貴族占據(jù)膠東和瑯琊,向臨淄攻擊。</br></br>二月,魏豹、孔鮒在薛郡舉旗,重建魏國,向大梁方向展開攻擊。</br></br>張良擁戴韓成為王,在上蔡舉旗,向潁川方向展開攻擊。</br></br>張耳、陳馀、蒯通等擁戴趙歇為王,在河北巨鹿舉旗,向邯鄲展開攻擊。</br></br>另有陳郡的陳勝吳廣、泗水郡沛縣的劉邦、東郡巨野澤的彭越、九江郡的英布等各路豪杰乘勢而起。</br></br>=</br></br>咸陽惶恐不安,君臣們面對崩潰的關東局勢各有策略,唯有丞相公子寶鼎在安葬了始皇帝后,始終冷眼看著關東局勢的發(fā)展,自始至終一言不發(fā)。</br></br>三月,北軍統(tǒng)率、大庶長章邯奉旨趕到咸陽。</br></br>覲見了皇帝之后,章邯又拜見了丞相寶鼎。寶鼎遞給他一份文卷,然后君臣二人安靜地坐著,等待章邯看完文卷。</br></br>“你對目下關東形勢有何看法?”寶鼎問道。</br></br>章邯面lù鄙夷之sè,“一幫土jī瓦狗而已。”</br></br>寶鼎看看皇帝,君臣相視而笑。</br></br>“你需要多少軍隊才能橫掃關東?”寶鼎問道。</br></br>“丞相早已有成竹,所等待的,不過是出擊時機而已。”章邯躬身為禮,“一切遵從陛下旨意,丞相命令。”</br></br>寶鼎微微頷首,又問道,“北疆情形如何?”</br></br>“我大軍南下作戰(zhàn),正是匈奴人攻擊河西的最佳機會。不出意外的話,匈奴人將馬上再攻河西。”章邯再度躬身,“遵照丞相的命令,máo子睿已經(jīng)在大河解凍之前悄然渡河,秘密藏匿于祁連山下,等待時機給匈奴人致命一擊。”</br></br>“曝布等人是否準備妥當?”</br></br>“曝布白公差、召平、馬興已經(jīng)按照預定計策做好了攻擊準備,只待匈奴人攻擊河西,大軍便殺進河南。”</br></br>章邯稍稍停了一下,繼續(xù)說道,“熊庸和烏重的六萬步騎大軍已經(jīng)抵達井陘要塞,司馬斷和屠睢的四萬步騎大軍已經(jīng)進入中山,只待陛下一聲令下,即可展開攻擊。”</br></br>寶鼎目lù贊許之sè,“辛苦了。到目前為止,該跳出來的人都lù面了,可以收網(wǎng)了。”</br></br>“你馬上和公子嬰去藍田大營,那里有三萬中尉軍,五萬關中全部jiāo給你指揮。”</br></br>“王離已經(jīng)帶著五萬藍田將士先行趕赴函谷關,他將和你會合于中原。”</br></br>“各軍會合于中原之后,全部受你的節(jié)制,聽你的命令。”</br></br>寶鼎望著章邯,笑道,“給你二十三萬大秦悍卒,一年的錢糧,能否橫掃整個關東?”</br></br>章邯翻身跪倒,“末將萬死不辭。”</br></br>躊躇了片刻,章邯xiǎo心翼翼地問道,“如何處置叛逆和降俘?”</br></br>寶鼎望向皇帝。</br></br>皇帝想了一下說道,“罪大惡極者殺,余者皆赦。至于朕的幾位兄弟,請送到咸陽來,朕親自處置。”</br></br>章邯領命。</br></br>=</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