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空能方程
在米德什蘭迪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曾經發(fā)生過三次重要的科技革命。<
這三次科技革命無一例外都是米德什蘭迪文明歷史中的濃重一筆,每次科技革命的發(fā)生都是科技水準的一大跨越,同時也令米德什蘭迪文明邁入一個幾乎全新的科學領域。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機械代替手工,以蒸汽機等內能熱機的出現(xiàn)為代表,在此后的幾百年間內能熱機一直是米德什蘭迪文明的原動機,它從根本上提升了米德什蘭迪文明的工作效率,開啟了文明的近現(xiàn)代物理新天地。此后出現(xiàn)的內燃機和汽輪機雖然是蒸汽機的換代,但它們仍然沒有超脫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框架,屬于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產物。
第二次科技革命發(fā)生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三百年后,經過三百年的成熟發(fā)展,米德什蘭迪文明已經具備了現(xiàn)代文明所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機械的效率提升了,各學科理論與實踐都呈現(xiàn)井噴式發(fā)展,幾乎每隔十年在各個領域都有新的成果誕生。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新的問題產生了,那就是環(huán)境問題和能源問題。傳統(tǒng)的化學燃料不僅污染大氣,而且所能提供的能源亦十分有限,有識之士意識到如果再繼續(xù)利用這種低端的分子間化學能的話,它將日益無法跟上不斷巨型化的實驗型科研需求,最終將導致文明的進步戛然而止。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相對論與質能方程的提出。
這一次革命將米德什蘭迪文明的能源從傳統(tǒng)的化學能源提升到了核能,一時間能源限制不復存在,米德什蘭迪文明再次迎來了一次“隨心所欲”的能源利用時期。這一期間。米德什蘭迪人走出了自己的母星,首度在母星所在的恒星系內留下腳步。開啟了宇宙時代。
總結文明的發(fā)展高度,所能得出的結論是。但凡文明的進程總是與能源的利用水平呈現(xiàn)正相關。
在經過二次科技革命、步入宇宙時代后的五百年,米德什蘭迪文明的足跡已經遍布了母星所在的恒星系,對于它們而言,本恒星系內已經沒有未經探索的區(qū)域了,于是它們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河系。
但這時一道天塹橫在了它們面前,那就是能源!
對于動輒十幾光年的遙遠距離,普通的核能已經無法保證大規(guī)模的航行,初期設立了大量能源補給站,但這么做的后果很快顯現(xiàn)出來——數(shù)量龐大的補給站無法進行有效的維護或者說維護的負擔極重!再加上米德什蘭迪科學家提出的“相對論”限定了宇宙中的速度上限。知道宇宙速度有一個常量,光速已經是宇宙中能達到的最快速度了。
雖然米德什蘭迪文明的生命科學極其發(fā)達,一般的米德什蘭迪人平均壽命都可以達到一千歲,但對于一次航行就要用去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還是顯得力有不逮。不過隨著“相對論”的不斷完善,人們知道宇宙的速度上限雖然是一個常量,但可以通過“詭計”繞開這一上限,那就是自己相對于宇宙低速運動,而讓周圍的空間產生彎曲。以此抄近道,做到實質上的超光速飛行。
米德什蘭迪科學家將這一技術稱為曲率航行,但是曲率航行需要龐大的能量,一般的重核裂變或者輕核聚變已經很難提供足夠的能量。
這時。第三次科技革命爆發(fā)了。
米德什蘭迪科學家不再滿足從裂變或者聚變的過程中只是將少許的碎屑轉變?yōu)槟芰俊T谒鼈兛磥恚瑹o論是重核裂變還是輕核聚變,它們都像是在玩弄蛋糕!
重核的裂變最易發(fā)生。因為它就像人為的將一塊蛋糕掰成兩半,只要有外力。比如一顆具備足夠能量的中子去轟擊它,它還是很容易發(fā)生碎裂的。碎裂過程中絕大部分都是完整的,它們會一分為二或者少數(shù)情況下分成三份、四份,但邊邊角角難免有些細粉末碎得比較完全,根據e=c^2,這些碎裂得比較完全的邊邊角角就從物質變成了能量釋放,出來。
輕核聚變相對困難,它們是在強大外力的情況下發(fā)生碰撞來釋放能量,形象的比喻還是蛋糕,這回是兩塊,當有人用力將它們彼此相對地投擲過去,發(fā)生碰撞的時候所產生的碎裂肯定要比由一塊蛋糕裂成兩半更加徹底,轟隆一聲,碎屑四濺,所以輕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遠遠超過重核裂變。
當然要想把堅硬的原子核撞裂,起始時的能量和條件都是極端苛刻的,通常只有龐大恒星內部高壓高熱的環(huán)境才能自發(fā)進行輕核聚變,人為想要產生輕核聚變,一般都是先引爆重核裂變,然后再誘發(fā)輕核聚變。
無論是重核裂變還是輕核聚變,釋放出來的能量都是邊邊角角,米德什蘭迪的科學家就在想,要是能夠將相撞的原子全部變成能量,那該多好啊。更進一步,如果所有的物質都可以用作轉變?yōu)槟芰康那绑w,那不是更加美妙了嗎?
質能方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就被提出,它表明能量的大小等于質量與宇宙上限速度平方的乘積。直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時,米德什蘭迪文明才找到了充分利用質能方程的辦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發(fā),為米德什蘭迪文明解決了進入曲率航行的能源問題,從此米德什蘭迪文明真正進入大宇宙時代。
而且由于擁有了足夠的能源,更大功率的曲率機器不斷被制造出來,對空間的理解與運用也不斷增強。待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三千年,也就是距今十萬年前,米德什蘭迪人發(fā)現(xiàn)母星所在的恒星系正在步入衰亡,于是用了三百年時間找到了一顆距離母星十萬光年之外的宜居星球,開始了遷徙之旅。
————————————————
“以上就是我們母文明的大致歷史!”投影杰恩瑞帶著自豪說道。
“來到新星球后。母文明再次迸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潛力,并且在隨后的一千年爆發(fā)了第四次科技革命!”
“難道又是能源?”蘇源驚訝地問。
前幾次科技革命可以說都是跟能源的利用密切相關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有效利用了分子與分子間的化學鍵能,釋放了最為基本的微觀能量;第二次科技革命利用了核能。初步實現(xiàn)了質能方程的質量與能量間轉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全面利用質能方程,實現(xiàn)了質量與能量間的完全轉化,順便開啟了空間領域的嶄新研究。
那么依樣畫葫蘆,如果第四次科技革命依舊與能源有關,那么在質能方程已經被全面利用的情況下,還能發(fā)現(xiàn)怎樣層次的能源?
“為什么不呢?”杰恩瑞英俊的臉龐露出燦爛笑容,“這第四次科技革命正是母文明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技發(fā)現(xiàn)!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超越的,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后,直至五萬年后母文明衰亡。再也沒有更重要的科技成果能夠超越它!”
蘇源悚然一驚,臉色不由變了變:“第四次科技革命到底是什么?”
杰恩瑞陷入到母文明衰亡的悲痛歷史當中,一直沉默了十幾秒鐘,才幽幽地道:“那是空能方程的發(fā)現(xiàn)!”
空能方程?空間與能量的聯(lián)系?蘇源不由呆了呆。
杰恩瑞道:“在抵達新星球的一千年,米德什蘭迪文明中出現(xiàn)了一個天才型的科學家,他從質能方程中得到啟發(fā),既然質量與能量間有著本質的聯(lián)系,那么空間是不是也與能量有著聯(lián)系?”
“經過潛心研究,他提出了初步的空能方程。認為e=(ca)n次方,其中c為宇宙的常量,在宇宙規(guī)則的制約下,這個常量與宇宙的另一個常量‘上限速度c’有著恒定的大小關聯(lián)。a為標準單位長度,n為維度數(shù)。”
“也就是說,在三維空間中。立方米的空間如果完全轉化為能量,其大小是c的3次方。這個c與另一個常量‘宇宙上限速度c’相關,所以存在性上它應當是與c是同一個數(shù)量級的。可能是0的7、8次方,是非常龐大的數(shù)值!”
“維度越高,意味著單位體積轉化的能量就越多,如果人為的將高維空間降為低維空間,將釋放出無比龐大的能量!每相差一個維度,單位體積的能量差將是0的7、8次方倍!”
蘇源聽到這里已經驚呆了,這空能方程果然是厲害的東西,它比起質能方程來何止是放大了千倍萬倍啊,隨隨便便降一個維度,釋放出來的能量都是低緯度單位體積內所蘊含能量的一億倍!
就三維空間而言,要知道在它之上還有四維、五維、六維,乃至一直到恐怖的十維!如果觸及到十維空間的領域,將十維降到自身所在的三維,這中間相差的能量就是0的20多萬次方倍!
這簡直太恐怖了!
“空能方程的出現(xiàn)為我們奠定了基礎,隨后米德什蘭迪文明的方向更加側重的發(fā)展空間科學,并將空間確立為了我們米德什蘭迪文明的主體方向。當然,即使是以空間見長的我們,在空間領域的研究也大多數(shù)停留在數(shù)學的層面,真正能夠有效利用的也只發(fā)展到將五維空間降維到三維空間,釋放出能量。”
“而且由于常量c是在三維空間的宇宙中測得的,因此空能方程只適用于維度高于3的情況,更加低的零維、一維、二維并不適用。”
蘇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心中對米德什蘭迪文明的崇敬上升到了極點,然而為什么這樣發(fā)達的文明會衰亡?杰恩瑞所說的流亡分支又為什么會悄無聲息的湮滅在這里?
五萬年前,米德什蘭迪文明覆滅,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未完待續(xù)。。)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