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興科舉,辦學院!
    要寒門子弟,朝堂上是有,但都是閑職,沒有掌握實權(quán)。
    丞相李斯,大將軍白啟,大將蒙田等人,都代表一方勢力,底蘊深厚,遍布大秦各個角落。
    十萬年的發(fā)展,早就形成了派系。
    人都是有私心的,肯定會維護自己饒利益,久而久之,就形成現(xiàn)在的選官制度。
    “太子,繼續(xù)下去!”
    秦帝神情鎮(zhèn)定,讓人看不出是支持,還是反對。
    眾多大臣嘴巴微張,卻不敢話,別忘了秦帝是入圣境強者。
    借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無視秦帝的話。
    “大秦的選官制度,有三大弊端,倘若不予以改變,大秦永遠會缺乏人才!”
    “第一,要五品以上官員推薦,除了權(quán)貴子弟外,誰能得到推薦?”
    “第二,考核方式簡單,吏部對官員的考核,以武者境界為準,致使許多有真才實學的人被淘汰!”
    “第三,教育制度不完善,學院只能權(quán)貴開放,普通寒門沒有求學機會!”
    秦無道洪亮聲音,回蕩大殿。
    這番話,讓少部分大臣沉思起來,覺得有道理,但更多的大臣,則是滿心惶恐。
    這是一把刀!
    一把宰殺權(quán)貴的刀!
    沒有選官制度,他們的子孫后代,怎么過高人一等的生活?
    “太子殿下,五品以上的官員見識卓越,能確保推薦的人才,都能成為國之棟梁,如果誰都能推薦,那將國不成國!”
    李思身后,御史大夫呂偉沉聲道,一襲黑色的官服,面貌威嚴而肅穆,透露著淡淡威壓。
    眾多大臣的目光,落在秦無道身上,帶著幾分戲謔,想看后者如何應答。
    “本王聽到一個傳聞,曾有朝中大臣在五十七年前,推薦一個少年擔任郡丞,可最后卻是一個低能兒,空有一身武力,大字不識......”
    秦無道冷聲質(zhì)問道,似笑非笑的看著呂偉。
    這番話,讓呂偉臉色變得無比難看,秦無道的朝中大臣,正是他自己。
    “見識卓越的大臣,可不會推薦一個低能兒,本王的對吧?”
    秦無道再次問道。
    呂偉臉色一變再變,浮現(xiàn)一抹羞紅,沒有反駁,回到自己的位置。
    秦無道沒有指名點姓,已經(jīng)給足他面子,要是他繼續(xù)胡攪蠻纏,把那件事捅出來,恐怕他的執(zhí)政生涯,就到此為止了。
    只是有一點他想不通,秦無道是怎么知道的?
    那件事情,他已經(jīng)處理了?。?br/>
    “太子殿下,你吏部考核簡單,難道有好的建議嗎?”
    吏部尚書百里溪上前,嘴角上翹,沉聲質(zhì)問道。
    他還不相信,少不更事,沉迷于修煉,未經(jīng)官場沉浮的秦無道,能提出系統(tǒng)的選官方式。
    “還別,本王剛好有一套選官方式!”
    秦無道笑瞇瞇的道:“父皇,兒臣建議科舉!”
    科舉!
    這兩個字,讓秦帝和百官都感到陌生,不明所以。
    “何為科舉?就是用考試的方法,選拔人才,分文考和文考,凡大秦子民,皆可參加考試,成績優(yōu)異者,可入朝為官!”
    “考試分為四個等級,鄉(xiāng)試、縣試、郡試、殿試!”
    “過了鄉(xiāng)試,可參加縣試,成績優(yōu)異者,可在縣城安排職務,或者繼續(xù)參加郡試,直到進入殿試,有父皇親自出題……”
    “如此一來,既能檢驗考生的真實水平,又最大限度發(fā)掘民間人才,一舉兩得,給下秦人提供一個魚躍龍門的機會!”
    “考試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可留在朝廷為官!”
    “至于后面的錄取多少人為官,則根據(jù)實際需求而定……”
    秦無道款款而談,講述了一項前所未有的人才選拔方式,聽的人如癡如醉,就連反對變革的呂偉與百里溪,都沉醉其鄭
    一連了幾分鐘,秦無道才停下來。
    大殿靜悄悄的,所有人都在思索科舉制度的利弊,可想了半,也沒能找到漏洞。
    不得不承認,科舉制比現(xiàn)在的選官方式,要好上無數(shù)倍。
    “好!”
    半響過后,秦帝雙手拍打龍椅,兩眼放光的大叫,直接命令道:“傳令,以后大秦選拔官員的方式,就用科舉制!”
    百里溪心頭微沉,知道事已成定局,除非他能出比科技還要的制度,才能讓秦帝改變命令。
    “太子,再教育制度的不足之處!”
    秦帝冷靜下來,繼續(xù)問道。
    “遵命!”
    秦無道微微鞠躬,然后轉(zhuǎn)身道:“教育,為帝國繁榮的基業(yè)!”
    “大秦想要站在世界之巔,需要治國的能臣,需要強大的武者,需要煉丹師,煉器師等等,而培育各行各業(yè)的精英,少不了教育!”
    “大秦只有貴族學院,無數(shù)寒門少年,只能在田地里勞作,他們與我們一樣,都有求學的權(quán)利,只有讓他們強大起來,大秦才能算真正的站起來……”
    少年的聲音,回蕩眾人耳畔,震耳發(fā)聵,久久不能平復。
    “太子殿下,你認為該如何變革教育制度?”
    李思出聲道,站在國家利益角度,他必須重視教育。
    “辦學!”
    秦無道揮舞著拳頭,道:“大秦境內(nèi)所有城池,都要修建學院,開設文武兩科,等以后實力強大,可開設丹、器、陣、音、道等學科!”
    “另外,凡年滿六歲的幼兒,都可以去學院免費學習,期間產(chǎn)生的費用,由國家提供至成年……”
    “不出十年,大秦帝國將發(fā)生翻覆地的變化!”
    “人人如龍,始于辦學!”
    百官再次沉默,沒有人站出來反對,他們在乎自己的利益不假,但對于國家的利益,他們同樣重視。
    不然,大秦帝國也不能統(tǒng)一東古域。
    他們也希望大秦強大,能如秦無道所的那樣,站在世界之巔。
    老秦饒心里,都有這樣的野心。
    “辦,一定要辦學!”
    秦帝站起身來,渾身散發(fā)濃濃的帝威。
    他年輕的時候,去過其他道域游歷,見識過朝的強大,隨便一個普通百姓,都能在大秦當一方將領(lǐng)。
    大秦要強大,普及修煉,讓所有百姓成為武者,是一個必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