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天文臺
這個叫做周熠的少年,不是別人,正是大明攝政王周世顯,與二房夫人孫怡人所生的長子。
可是作為攝政王長子,他為啥沒去讀府學,要在私立學校讀書呢,因為周世顯不允許家中子女從政,也不許領兵。
反正他子女都不許參與國政。
這事兒已經(jīng)成為周家的家訓,周世顯想的很明白,以他的威望來說,將來他的子女有極大的概率,被部下那幫驕兵悍將捧上去主政。
弄不好還會黃袍加身。
他的子女行不行,能不能治國理政呢?
估計行。
可是他的孫子,重孫子行不行呢?
夠嗆!
真是要他的子孫后代能力不足,還非要主政大明,最后弄的天怒人怨,那中興大明豈不是變成了盛世大唐?
真到了那個時候,只怕要弄的四分五裂了。
盛世大唐為啥不行了,其實真沒那么復雜,就是因為大唐太宗李世民實在太英明了,可是兒子,孫子一代不如一代。
只輝煌了二三十年就涼了。
要打破王朝興衰這個怪圈,周世顯沒別的選擇,他只能以身作則,帶頭推翻世襲制。
看看,咱英明神武的洛王殿下都不搞世襲罔替那一套了,誰還有資格把子女推上去啊。
可是做生意,好像又沒這個必要,攝政王家里還能缺錢嘛,不做生意也一輩子衣食無憂。
可是總要為子女找點事情干,周世顯便讓長子來私立學校讀書,將來當個科學家,畫家,舞蹈家什么的。
不也挺好的嘛!
于是乎,在大明最寄宿學校的宿舍里,小牛頓學會了自己的第一句漢語:“你好。”
周熠微微一笑,那神情像極了他老爹:“來,我?guī)闳⒂^學校。”
雖然語言不通,可是在這一瞬間,被生母仍在這里不管不問的小牛頓,覺得他的世界亮了起來。
小牛頓情不自禁的伸出了手,跟著這位和藹可親的兄長走出了宿舍,外面是筆直的青磚路面,綠樹成蔭,一座座校舍,圖書館。
這里沒有戰(zhàn)亂也沒有饑荒,只有成堆的課本和研究資料,兩人在寬敞的校舍里轉了一圈。
走出校舍,能看到不遠處一座高大的天文臺正在興建,高高的天文臺已經(jīng)建成了一大半。
工匠正在一些西洋教授的帶領下,架設起一門門又粗又長的天文望遠鏡,搬運著造價昂貴的巨大透鏡。
如今的松江府,南京府,整個江南各大學府,無論是私立學校還是府學都在興建天文臺。
這事兒,是周世顯親自定的。
他為啥要建這么多天文臺,別人不知道他還不知道嘛,這話就要從歐洲文藝復興說起了。
從文藝復興之后,歐洲人的科技是怎么發(fā)展起來的,當然不是靠枯燥乏味的幾何學。
誰愿意去學幾何原理呀?
近代科學的起源其實是天文學,正是望遠鏡的發(fā)明,讓歐洲人看到奇妙壯觀的太空,從而對太空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正是學者們對壯麗太空的強烈好奇,為了把太空中一顆顆壯美的星球研究明白,才催生了近代數(shù)學,物理學的大發(fā)展。
之后,科技井噴才給歐洲帶來了工業(yè)革命。
怎么搞近代科學,怎么推進工業(yè)革命,這事兒實在太簡單了,多建幾個天文臺就能解決了。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其實牛頓三大定律,真不是牛頓被蘋果砸到腦袋才想出來的,而是他苦心研究行星軌道的成果。
但凡能看到太空的壯美,誰還去研究孔圣人說什么呀,他還說天圓地方呢,是那么回事兒嘛?
等到這些天文臺建成了,當江南大地布滿了天文臺,曾經(jīng)主宰這片土地上千年的儒教,也就徹底告別歷史舞臺了。
“哇!”
看著正在興建的大型天文臺,那些巨大的透鏡,小牛頓吃驚的張大了嘴巴,從此沉浸在科學的世界里難以自拔。
同時間,波斯,大不里士。
得勝歸來的明軍,列隊走進了大不里士,鼎盛的軍容獲得了波斯人盛大的歡迎,妖嬈的波斯舞姬帶著美酒,美食夾道歡迎。
還在城中心的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波斯人體會到了跟著大明混的香甜。
一場戰(zhàn)役下來,大不里士遭到的破壞不大,只有外城墻被轟塌了一大片,內(nèi)城基本沒守什么損失。
只是虛驚一場,西北明軍用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勝利,亮出了一身亂顫的腱子肉,證明了自己有保護周邊小弟的強大實力。
這還說啥呢?
波斯皇太后親自接見了得勝歸來的明軍將士,帶領著妖嬈的舞姬,貴女們,向著大明將士們熱情的招手。
居心叵測的墻頭草,野心家,只能在陰暗的角落里瑟瑟發(fā)抖。
城內(nèi),明軍駐地。
外面是鼓樂齊鳴,氣氛熾熱,可明軍主帥李定國并未出席慶典,而是讓他的部下們?nèi)ハ硎苓@番殊榮。
空蕩蕩的帥營中,除了忠勇的衛(wèi)兵之外空無一人,有些清冷,卻正合了李定國的心意,其實他是有些孤僻的。
此刻,他已經(jīng)將視線投向了下一場戰(zhàn)爭。
“哼!”
看著波斯,奧斯曼接壤的邊境,李定國發(fā)出了一聲冷哼,他的謀算與統(tǒng)帥部不謀而合,是時候讓奧斯曼人付出代價了。
“這些……”
李定國也被狡詐的奧斯曼老太后惡心到了,如今正在氣頭上,統(tǒng)帥部的決策正合了他的心意。
當然了,這事兒他得好好謀劃,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能少,看著巨大的地圖,一個針對奧斯曼帝國的作戰(zhàn)計劃很快成形。
李定國覺得這一次攻打奧斯曼,成功的概率極大,一來是波斯軍的士氣,打東歐人的聯(lián)軍,波斯人沒這個心氣。
可是一說到攻打奧斯曼,波斯人的情緒可就按不住了,一個個都得跳起來,畢竟是世仇呀!
說起來波斯人和奧斯曼人的恩怨情仇,只怕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打奧斯曼都不需要動員。
只要他一聲令下,波斯人絕對沖鋒在前,只要給波斯仆從軍足夠的彈藥……
“嗯?!?br/>
李定國點了點頭,他覺得這一仗優(yōu)勢太大了,或許這就是名將吧,在他眼中兵力劣勢就是小優(yōu),兵力均等就是大優(yōu)。
兵力優(yōu)勢那還說什么?
這一仗贏定了呀!
反正他是真心誠意的認為,他優(yōu)勢很大,隨著一陣微風吹過,廳中燭火搖曳起來,將英挺的身形拉成了長長的影子。
外面是鑼鼓喧天的街道,狂歡中的古老國度。
僅僅在兩天后,李定國便下達了動員令,要求在波斯境內(nèi),招募擁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的士兵,人數(shù)不限。
一聽說要打奧斯曼人,果然整個大不里士,整個波斯都沸騰了起來,動員令發(fā)出后短短三天,李定國便招募到了十萬波斯仆從軍。
還基本上都是打過仗,擁有一定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波斯人。
加上駐扎在波斯的十余萬明軍,可以說軍容鼎盛了,和這世上所有的名將一樣,李定國麾下的兵馬越打越強。
短暫的整備,補充之后。
煥然一新的明軍殺氣騰騰,以騎兵為先導,出動了八萬大軍加上十萬波斯軍,兩萬突厥兵,倭軍……
在極短的時間里,便組成了一支認輸高達二十余萬的聯(lián)軍,突破了孱弱的奧斯曼邊境。
開始了西北明軍的又一次攻城略地之旅。
本已經(jīng)吃了敗仗的奧斯曼帝國,一時間,被打了個滿地找牙,數(shù)日夜間失去了大量國土。
三天后,明軍已經(jīng)兵臨小亞細亞中心城市安卡拉。
當然了,李定國打仗可精明的很,前鋒騎兵向著安卡拉長驅(qū)直入,一日夜間狂飆突進兩百里。
他自己率領中軍在后面搞事,凡是打下來的村鎮(zhèn),無一例外,先把當?shù)刭F族,農(nóng)奴主抓起來砍了。
還給農(nóng)奴發(fā)武器,搞起了訴苦大會,自從洛王殿下給了他這道錦囊之后,他可是越來越熟練了。
估摸著打下安卡拉問題不大,可是君士坦丁堡……李定國估摸著,打下來有點費勁。
長期圍困就更不現(xiàn)實了,人家可是和歐洲接壤呢。
反正別管怎么樣,他打算先把奧斯曼帝國廣闊的南方地區(qū)搞亂,農(nóng)奴起義軍組織起來再說。
有備無患嘛。
同時間,南洋,馬六甲。
面朝著大海,一座堅固的海防要塞屹立于天地之間,天氣漸漸炎熱了起來,士兵脫下了厚重的棉甲,換上了常服。
收復南洋之后,大明帝國在這里招募了大量士兵,當然了,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南洋漢民。
在大明王朝強大財政的支持下,一支強大的南洋守備軍逐步建立了起來,人數(shù)已經(jīng)達到了八萬之眾。
這還只是機動兵力,算上各地二線,三線的守備軍,仆從軍,兵力怎么也超過三十萬了。
以南洋的富庶來說,養(yǎng)活這么點兵力不在話下,只是裝備要稍微差一些,畢竟大明的戰(zhàn)略中心在西北。
不管怎么說,南洋已經(jīng)成了大明的內(nèi)海,是重要的糧食產(chǎn)區(qū),也是大明水師最大的兵源地。
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
換防的士兵登上了一座座瞭望塔,警惕的通過一架架大號望遠鏡,觀察著海峽的盡頭。
一門門海防重炮,堅不可摧的堡壘,時常換防的艦隊,牢牢的扼守著印度洋進入大明南洋的門戶。
“嗚嗚?!?br/>
午后,太陽最毒辣的時候,海面上響起了悠遠的號角聲,一支懸掛著日月波濤旗的艦隊從馬六甲海峽的南端徐徐駛來。
以五首主力風帆戰(zhàn)列艦為首,大小戰(zhàn)艦五百余艘,在狹窄的海峽里拉成了長長的隊列。
迎風招展的日月波濤旗,彰顯著一個強大帝國的威嚴,讓守衛(wèi)堡壘的士兵振臂歡呼起來。
“嗚嗚。”
隨著旗艦打出了旗號,艦隊并未在馬六甲停留,而是緩緩離開了海峽,向著茫茫大洋深處駛去。
繼鄭和下西洋兩百年后,又有一支強大的艦隊滿載著東方王朝的水兵,向著深邃的印度洋浩浩蕩蕩的進發(fā)。
這一次不是來請客送禮的,是來征服的,當然了,對于第一次進入印度洋的大明水師來說。
年輕的大明水兵先要做的是熟悉海況,淬煉航海技巧,在風暴密集的印度洋上展開訓練。
指望艦隊一口氣打到歐洲也不現(xiàn)實,短時間內(nèi),想和歐洲海軍強國爭鋒也不現(xiàn)實。
好在從馬六甲到南亞,再到印度西海岸的孟買基地,這一路暢通無阻,荷蘭人的艦隊,早就從這一片海域撤走了。
如今這里是大明的地盤,可是夏天的印度洋該有多危險呀,艦隊出海不久便遭遇了風暴……
“嘩,嘩。”
天上是電閃雷鳴,海里是滔天巨浪,近三千噸的戰(zhàn)艦好似玩具一般,在茫茫大海里起伏著。
年輕的大明水兵迎來了遠洋作戰(zhàn)的第一次考驗,在浪濤中降下風帆,死死抱住舵盤,迎著風浪固執(zhí)的前行。
先進的工藝打造而成的堅固船體,經(jīng)受著一次次考驗,直到風雨散去,刺眼的陽光從厚重的云層中灑落。
光芒照耀著大海。
半個月后,艦隊完整的抵達了印度西海岸的孟買,這一天,代表著新生的大明水師征服了印度洋。
地中海東岸。
當軍令傳來,對皇家中興耿耿的英倫艦隊,忠實的執(zhí)行了指揮官的命令,滿載著士兵離開了港口,駛進了愛琴海。
這一次是兩萬名猶太新軍打頭陣……
從高加索之戰(zhàn)結束之后,短短一個月,大明與沙俄暫時休兵罷戰(zhàn),西線的奧斯曼成了主戰(zhàn)場。
奧斯曼帝國。
君士坦丁堡。
富麗堂皇的議事大廳里,高高的穹頂籠罩下,竊竊私語聲四起,披著白袍,蒙著面紗的老太后柯塞姆一言不發(fā)。
安卡拉被圍的消息傳來,舉國鴉雀無聲,下首一個個長老,貴族們難掩驚慌之色。
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個仗打著打著,老太后才發(fā)現(xiàn)沙俄沒事,波蘭沒事,東歐沒事兒,怎么奧斯曼快被打沒了呀。
老太后強自鎮(zhèn)定,徐徐道:“來的都是些什么人吶?”
下首的長老們一臉懵逼,幾位還算懂行的貴族將軍趕忙報告,這一次包圍安卡拉的敵軍以明軍為首,波斯人也不少,還有突厥人,倭國人,還有一部分哈薩克人……
“開戰(zhàn)!”
柯塞姆老太后一下子惱了,她在這個老大帝國當了多少年皇太后啊,一向是大權獨攬,說一不二,哪里受過這種委屈?
老太后拿出了一貫的威嚴,冷冷道:“對這些人宣戰(zhàn)!”
“宣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