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的日子 第二百九十一章 記者(下)
,最快更新官路風流 !
輝駕駛著桑塔納下了益楊高速路道口,他興致勃勃地想到嶺西高速修得這么好,92年我從嶺西到益楊,花了七個+天只走了一個半小時。”
劉瑞雪為了寫好這篇稿子,突擊學習了益楊資料,道:“益楊是去年提出的高速路戰(zhàn)略,利用高速路優(yōu)勢,在南郊建城,這次我們采訪應該從這條高速路開始。”
王輝同意這個觀點,他把車停在道口,對劉瑞雪道:“我們在這里停半個小時,你數(shù)通行車輛,圈圈代表小車,叉叉代表大車,三角形代表客車?!?br/>
“杜成龍,你到高速路管理處去隨機采訪,弄點資料過來?!?br/>
杜成龍帶著記者證和采訪本就到了高管處,劉瑞雪專心致志地數(shù)著車輛,王輝則下車活動腰身。
在普桑車不遠處,停著章湘渝的車子,章湘渝見到這個車牌,以及三個人年齡相貌,就基本能夠確認了三人身份。
對于益楊這個縣級城市來說,嶺西日報是省報,是高不可攀的省級宣傳機構,侯衛(wèi)東居然將嶺西日報的行蹤掌握得一清二楚。他不禁多了幾分佩服。
章湘渝打電話報告道:“侯主任,記者來了,是三人,車牌也對上了,其中一名記者去了高管處?!?br/>
此時,侯衛(wèi)東已經(jīng)駕車到了沙州。
昨夜突發(fā)奇想,居然飛到上海見了小佳,這次經(jīng)歷讓侯衛(wèi)東自覺驚奇,一路上,他反復琢磨著“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豪言壯語。
一直以來,侯衛(wèi)東都覺得益楊與上海遠在天涯,正因為有這個觀念,小佳到上海好幾個月了,他卻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到上海去?;叵胝麄€經(jīng)過,他明白一個道理i.海也并不遙遠,遙遠感受其實是心理習慣,也是心理禁錮?!?br/>
想透了這點,侯衛(wèi)東仿佛覺得腦門打開了一扇窗,許多事情豁然開朗:“省報記者到益楊來。難道就一定是壞事嗎,按照辯證學。好和壞是能相互轉(zhuǎn)換的,我們可以把這次危機變成對新管會的一次宣傳?!?br/>
因此,接到章湘渝電話之時,侯衛(wèi)東對記者態(tài)度已經(jīng)有了微妙變化,道:“接待工作準備得如何?”
章湘渝道:“放心吧。昨天我跟老粟談了成立施工隊地事情,老粟是多年村支書,由他當施工隊長。承包了土建工程,粟家人就鬧不起來了?!?br/>
“客車上噴了秀云藥廠標志,安置房施工也很正常,另外,我們在路上的安排是否改變?”
侯衛(wèi)東清理了思路,道:“路上的安排就照常進行,不變了,我馬上就從開發(fā)區(qū)方向回新管會,還是由我來跟他們座談,即使他們不到新管會,我們也要主動去找他們?!?br/>
高速路口,半個小時過去了,劉瑞雪本本上畫著圈圈、叉叉和三角形,對王輝道:“半個小時,客車過了五輛,其中兩輛是過路車,貨車六輛,小車三輛,益楊站口平均每二分鐘一輛車。”
王輝曾在吳??h出城口數(shù)過車,他得出結論道:“從益楊站車流量來看,益楊縣經(jīng)濟實力要強過臨江、吳海等縣?!?br/>
無標志采訪車開進益楊城區(qū)以后,劉瑞雪仔細觀察著城區(qū),由于經(jīng)常在外地采訪,她衣著并不時尚,穿著灰白牛仔褲和短袖衫衣,用普通發(fā)夾將頭發(fā)束成馬尾馬,很干練的樣子,車在城里穿了一段,她就道:“益楊縣城與五年前相差不大,街道狹窄,房子破爛,垃圾不少,改造力度不夠,遠不如嶺西省周邊幾個縣?!?br/>
王輝道:“沿海不少地區(qū)在改造城市的過程中,由于老城涉及拆遷,這是一個大麻煩,所以不約而同選擇建設新城區(qū),看來益楊也是采用地這個辦法?!?br/>
益楊城內(nèi)的標志系統(tǒng)也不完善,王輝在城里繞了一大圈,才到了南郊,劉瑞雪指著一座很顯眼地立式廣告牌道:“那是新城管理委員會的宣傳畫?!?br/>
在噴繪宣傳畫下面停了車,杜成龍兼著攝影,他用相機將巨型噴繪宣傳畫照了下來。
王輝抬頭看了足有十分鐘,對兩位手下道:“按照比例尺來算,益楊新城管理委員會在五年內(nèi)的規(guī)模將達到六到七平
,也就是說,我們目光所及的農(nóng)田將全部被擠占,中能讓土地流失,地方政府想的卻是占用土地來謀求發(fā)展,這就是博弈。所以這一次采訪,我們不要單純談益楊的問題,而要站在全省高度看待此事?!?br/>
宣傳畫下面是一條泥結石公路,水溝、路肩都有些破損,看上去比農(nóng)村機耕道好不了多少。杜成龍用相機取了一個遠景,巨幅宣傳畫下面是一條灰塵高揚地鄉(xiāng)間公路,他為這幅照片想了一個名字:“理想從這里起步!”
在他們后面,一輛普桑停在農(nóng)家院子里,章湘渝站在院子里,看著王輝他們在宣傳畫下面停留,這時,侯衛(wèi)東又將電話打了過來。
“我已到辦公室了?!焙钚l(wèi)東此時已經(jīng)回到了沙州,將藍鳥放回沙州學院,坐著三菱車從繞過開發(fā)區(qū),回到了新管會辦公室?!熬妥屓宦乜?,我們還是按照剛才商量的辦法,讓三位記者陷入人民戰(zhàn)爭地汪洋大海中,我再來做最后陳述,這樣他們印象才深刻?!?br/>
離開宣傳畫,車行不到兩百米,拐一個彎,就見到公路上有兩個大坑,三位村民正在往大坑里擺片石。
帶頭的村民就是粟家村黨支部書記老耿的兒子粟富遠,他瞅著這三位記者,道:“你們等一會,片石擺好了就能過去?!?br/>
此時已接近十二點,王輝一直在開車,肚子也有些餓了,他坐在駕駛室喝了半瓶礦泉水,才跟著劉瑞雪下了車。
他們剛下車,又開過來一輛貨車,貨車停下來以后,駕駛員罵罵冽冽地下了車,看了一會現(xiàn)場,上車熄了火,走了。
王輝開了一包云煙,給粟富遠等人一人散了一枝,就站在一旁看三人勞動,很隨意地道:“這么多農(nóng)田荒起,草都這么深了,真是可惜?!?br/>
粟富遠知道他們是省報記者,故意道:“荒了有什么可惜,種田要交農(nóng)業(yè)稅、提留統(tǒng)籌、農(nóng)林特產(chǎn)稅、生豬費,還要用農(nóng)藥化肥,忙一年賺不了幾個錢。”
“你家里有幾畝田土?”
“郊區(qū)田土緊張,一個人不到一畝,現(xiàn)在新城區(qū)征了些,更少了。”
“你們田土被征了,以后怎么生活?”
粟富遠拍了拍手中的泥土,站起身,道:“靠這點田土,我們早就窮得沒有褲子穿,全村有一半在外面打工。”
另一個小伙子道:“大家都希望新管會早點把我們的田土占完,到時我們就轉(zhuǎn)成城市戶口,可以當兵,也可以參加招干招工考試?!?br/>
粟富遠嘲笑道:“憑你這點墨水,還想當干部,以后新管會地工廠開了工,大家去當工人,這才是正兒八經(jīng)的事情?!?br/>
最矮小的小伙子道:“我才不給別人打工,以后有這么多工廠,隨便做點小生意,也比當工人農(nóng)民要強?!?br/>
這三位村民,都是粟支書特意安排地,老粟支書一心想著成立施工隊,對新管會工作相當支持。
劉瑞雪見三位社員停下來說話,催道:“師傅,你們別光顧著說話,能不能快一點。”粟富遠猛吸一口煙,道:“我們不是牛,干了幾個小時總得喘口氣,如果不是看到你們要從這里過,早就回去吃飯了?!?br/>
他的話把劉瑞雪頂?shù)脡騿?,她只能眼看著他們慢吞吞地做事,此時后面貨車司機不見人影,小車無法掉頭。
等到路修好,已是一點鐘了。
上了車以后,劉瑞雪道:“王主任,這些村民說的情況怎么與政協(xié)報上寫的東西不一樣?!蓖踺x也在思索著這些問題,他道:“反正都晚了,我們先去找安置房,看看情況?!?br/>
找到了安置房,正好見到一大群工人正在吃飯,王輝暗中數(shù)了數(shù),吃飯的工人至少有兩百人以上,再抬頭看著幾幢樓房,并沒有停工跡象。
一位戴著安全帽的年輕人走了過來,道:“你們找誰?”王輝把記者證拿了出來,道:“我是省報記者,想了解些情況?!?br/>
年輕人道:“你們等一會,我去給王總報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