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中原混亂
董卓被殺,西涼軍群龍無首,李傕等人個個野心勃勃,都躍躍欲試,妄圖爭權(quán)奪勢。
司徒王允覓得良機,暗中游說呂布,呂布本就是反復(fù)無常、忘恩負義之徒,被王允幾句話就竄動的心頭一熱,答應(yīng)了下來。
呂布突然發(fā)難,殺死了李儒,奪取了西涼軍的兵權(quán),大權(quán)暫時落在了王允和呂布二人的手中。
王允又把貂蟬送給了呂布,籠絡(luò)其心,呂布樂的心花怒放,心甘情愿的聽命王允的差遣。
呂布多次提醒王允,應(yīng)該乘勢將李傕等人斬草除根,王允雖然口頭答應(yīng),卻政務(wù)忙的不可開交,懈怠了對李傕等人的追殺,終釀成無法彌補的大禍。
董卓的死,致使西涼軍亂成一團,關(guān)東盟軍本應(yīng)該抓住機會,一鼓作氣殺往長安,將董卓的殘余勢力一舉掃平。
可是,各路諸侯離心離德,一個個私心作祟,放著大好機會從眼前溜走,他們心里想的,卻是如何保存實力和擴張自己的地盤。
兗州刺史劉岱和東郡太守橋冒最先發(fā)生火拼,劉岱以橋冒不供應(yīng)糧草為由,殺了橋冒,將橋冒的兵馬全都劃拉到自己手里。
渤海袁紹借于夫羅之手,除掉了王匡,進而將王匡的地盤和兵馬,都弄到自己手中。
除此之外,上黨太守張揚,也主動帶人投奔了袁紹,加上暗中得到了于夫羅的數(shù)千匈奴騎兵,袁紹可謂是春風(fēng)得意,聲威大振。
討董之初,袁紹地盤小,兵馬也不多,處處掣肘,難以施展拳腳,可是現(xiàn)在,今非昔比,小小的渤??ぴ缇蜔o法滿足他日益膨脹的胃口了。
韓馥見袁紹遲遲不回到渤海,心中甚是不滿,尤其是聽說袁紹得了王匡和張揚的兵馬后,韓馥又驚又怕,對袁紹甚是忌憚。
為了迫使袁紹回軍,韓馥停止了供應(yīng)糧草,卻不料,如此一來,不僅沒有讓袁紹有所收斂,反而徹底了激怒了袁紹。
袁紹對韓馥恨的咬牙切齒,謀士逢紀(jì)摸準(zhǔn)了袁紹的心思,忙來找袁紹獻計。
“主公,韓馥不想供應(yīng)我軍糧草,此舉甚不得人心,就連他的部將,也對他生出了不滿,我已得到確切的消息,鞠義反叛了,現(xiàn)在正是天賜良機,鞠義孤立無援,急于尋找新的靠山,主公只需派一能言善辯之士,必能說服此人來投!”
“言之有理?!?br/>
袁紹非常高興,當(dāng)即派謀士許攸去游說鞠義,事情非常順利,鞠義主動帶兵投奔了袁紹。
這僅僅是第一步,逢紀(jì)再次找到袁紹,開門見山的進言道“主公舉大事而仰人鼻息,不據(jù)一州,無以自全,雄圖霸業(yè),豈不成了空談泡影?”
逢紀(jì)的言外之意,我們絕不能再看韓馥的臉色,既然他敢斷我們的糧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冀州奪過來,占為己有。
袁紹多少還有些猶豫,嘆了口氣,回道“冀州兵強,我軍饑乏,若是韓馥繼續(xù)斷我糧草,吾將無有容身之地?!?br/>
雖然得了王匡和張揚的兵馬,可袁紹還是沒有底氣跟韓馥叫板。
原因很簡單,韓馥是冀州刺史,兵馬雄壯,實力遠比袁紹要強的多,光是斷他糧草,就足以讓袁紹惶恐不安。
逢紀(jì)微微一笑,獻出一計“今冀州雖強,然韓馥庸才,可密邀北平太守公孫瓚引軍南下,韓馥得知后必然駭然恐懼,待那時,主公只需一激辯之士前往韓馥處,陳述厲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恩威并施,韓馥必然會讓出冀州,如此一來,主公不費一兵一卒,冀州唾手可得。”
逢紀(jì)聰穎達變,擅長出謀劃策,智謀如妖,料事如神,一番陳述,讓袁紹頓開茅塞,撫掌大笑。
“先生高見,真金石也,我這就修書一封,送往北平,公孫瓚粗莽之輩,必會中計南下,若得冀州,元圖當(dāng)居首功!”
袁紹當(dāng)即派人送信給公孫瓚,假意邀請公孫瓚南北夾擊,平分冀州。
袁紹野心勃勃,行動迅速,袁術(shù)也不甘落后。
因為豫州刺史孔伷病故離世,豫州便成了無主的寶地,為了緩和跟孫堅的矛盾,袁術(shù)把豫州讓給了孫堅。
可是袁紹聽聞此事后,大為不滿,硬是委命周喁為豫州刺史,孫堅自然不會答應(yīng),暴脾氣一發(fā)不可收拾,跟周喁打了一仗。
袁術(shù)得知袁紹插手此事,氣的咬牙切齒,周喁的哥哥周昂是九江太守,為了支援孫堅,袁術(shù)出兵九江,迫使周喁退出豫州支援九江,如此一來,則豫州便落到了江東猛虎孫堅的手里。
可是,連遭戰(zhàn)亂,豫州已經(jīng)破舊不堪,孫堅心灰意冷,最終還是放棄了豫州回到了荊州。
豫州爭奪戰(zhàn),雖說袁紹和袁術(shù)都沒占到便宜,卻讓兩兄弟的矛盾,日益加劇,越發(fā)水火不容。
……
公孫瓚接到袁紹的信,喜出望外,坦白說,他跟袁紹一樣,也不安于現(xiàn)狀,急于擺脫受制于人的尷尬窘境。
公孫瓚是北平太守,劉虞是幽州刺史,是公孫瓚的頂頭上司。
袁紹是渤海太守,韓馥是冀州刺史,是袁紹的頂頭上司。
公孫瓚和袁紹的處境,毫無二致,都是受制于人,聽人擺布,誰都想扭轉(zhuǎn)這個不利的局面。
袁紹的來信,公孫瓚想也不想,就答應(yīng)了。
趙云的事情,公孫瓚已經(jīng)懶得理會了,他既不派人催促,也不派人監(jiān)督。
公孫瓚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冀州這塊讓人垂涎欲滴的肥肉上。
公孫瓚剛一出兵,就打了一場勝仗,讓毫無準(zhǔn)備的冀州軍,死傷不下兩萬人,與此同時,袁紹也從河內(nèi)帶兵挺進延津,和公孫瓚形成南北夾攻之勢。
如此一來,一向懦弱膽小的韓馥,嚇的驚慌失措,六神無主,忙把文臣武將們聚在一起商議對策。
騎都尉沮授冷冷一笑,起身勸道“主公,不必擔(dān)憂,冀州雖鄙,然可帶甲百萬,糧食可支撐十年,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輔乳,立可餓殺,北平公孫瓚,看似來勢洶洶,也不足為慮,只需修書一封,令劉虞切斷公孫瓚的糧草,夾攻之勢,指日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