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175章:分散
,最快更新宦海(科舉) !
此為防盜章 雖然不知道其中過程, 但最后顧云濤還是如愿以償?shù)陌菰诤涡悴琶拢匠抢锬顣チ恕?br/>
也因著這個事情, 顧家大房跟二房的關(guān)系變得比先前融洽許多,就是當(dāng)初最不好說話的方氏, 也是溫和了不少。
顧云濤到城里念書后,每個月只有兩天的休沐日能回家, 平時都得在學(xué)里住著。
家里孩子少了一個, 眾人的心思也開始有些轉(zhuǎn)變。
對這個感覺最明顯的就是顧云浩。
先前顧云濤在家時,那絕對是奶奶李氏的頭號心肝寶貝,而同為孫子的顧云浩,也要稍微靠后點。
就連爺爺顧明良,也是更為重視顧云濤這個長房長孫。
更不用說方氏了, 那心里眼里就只有兒子顧云濤, 恨不能把全部的好東西,都攬到大房給顧云濤。
但是自從顧云濤去念書之后, 顧云浩明顯感覺家里人對他更為關(guān)注和重視了。
加上他本就嘴甜會說話,又長得眉清目秀, 因為讀書的關(guān)系, 整個人也看著很干凈文雅,很是招人喜歡。
一來二去的,顧云浩在家里的地位也直線上升,在他爺爺奶奶心中也到了跟顧云濤一樣的位置。
就連方氏, 對他也還過得去。
不得不說, 顧長榮去衙門當(dāng)差之后, 方氏的確變化很大,想來是顧長榮私下與她說了不少話。
在和睦的氛圍之中,顧家又過了一年。
****
三月的柳枝開始發(fā)芽,顧云浩也剛在一個月前過了滿八歲的生日。
他已經(jīng)背完了《幼學(xué)瓊林》,只是文章的意思還沒有全部通透,現(xiàn)在只要見著顧明琮有空,就會去前去請教。
這日,從顧明琮家里出來的時候,顧云浩拿了好些書。
一回到家,李氏看著他滿頭大汗的樣子,就忍不住心疼道:“哎喲,我的乖孫啊,怎么拿了這么多書回來,累著了沒?”
“沒事,也不很重,就是路遠了,這樣一直拿著手有點酸。”
把書小心地放下,顧云浩不由甩了甩已經(jīng)酸麻的手臂。
“噯,快擦把臉。”
李氏見他滿頭的汗,早早的就洗了個帕子來給他擦臉。
“奶,我自己來就成。”
“這是哪里來的這么多書?”李氏問道。
“先生家里的,我借來用一下。”
聞言,李氏不由搖了搖頭,道:“讀書人真是辛苦,這么多書得讀到什么時候去喲……”
顧云浩輕輕一笑,他自然不會告訴他奶,這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著這些年來,每次要用書了,都是跑去顧明琮家里借,原先倒是沒什么,只是去年的時候,顧明琮家里的小重孫也開蒙了。
顧云浩就想著以后這樣總是到別人家借書不是個辦法,索性就想要不自己也弄一套,看的時候也方便些。
他現(xiàn)在的字算不上好,但勤奮練字,也寫得出一手工整的小楷。
加上就算抄了書,那也是自己看,又不拿出去賣,字跡紙張差一點也沒什么問題。
思忖了一番,顧云浩覺得這事還是可行的。
因而新年一過,顧云浩就跟顧長光和衛(wèi)氏說了這事。
只要關(guān)于他的事,顧長光跟衛(wèi)兩人從來都沒有不肯的,忙點頭答應(yīng)。
想著抄書這事是額外的花銷,顧長光就跟衛(wèi)氏商量,說干脆二房自己出錢去給顧云浩買紙墨,因著要抄書,所以干脆買好一點的紙。
哪曉得顧明良知道這事以后,也是說書可傳家,認為這事值得花錢。
因此二話不說,就讓李氏拿了二兩銀子給顧長光,讓他去買紙墨回來給顧云浩抄書用。
李氏現(xiàn)在對顧云浩寶貝的很,一聽說是小孫子要寫書了,自然也不吝嗇,當(dāng)下就拿了錢讓顧長光趕緊去城里買東西。
就連方氏,見著公婆給二房拿錢買紙,也沒有說什么。
這倒是二房人完全沒有想到的。
見著不必動用私房,衛(wèi)氏跟顧長光自然也不會推說不要,便接了錢去給顧云浩買了好些紙墨回來。
說是好一些的紙,實際也就是一百文一刀的竹紙,只是這紙稍微厚一點,寫了字不會浸墨漏墨,可以兩面都寫罷了。
自這以后,顧云浩每天的事情就多了一項,那就是抄書。
最先抄的自然是還正在學(xué)的《幼學(xué)瓊林》。
抄好之后,顧長光又專門去城里幫著買來一大張黃皮紙。
衛(wèi)氏按著書頁的大小把黃皮紙裁剪了當(dāng)書的封面,二妞則先開始小心翼翼地用粗麻線裝訂里面的書頁。
先是將書頁裝訂好了之后,再裝書面。
裝訂的樣式自然也是比著旁的書本來的,裝訂完之后,二妞還細心的將書頁慢慢裁剪整齊,最后看著成品,顧云浩覺得還是很不錯的。
雖然比外面書店賣的差遠了,但還是比族學(xué)里八十文一本的書好上不少。
《幼學(xué)瓊林》雖然不過兩萬多字,但他原本就只有晚上那么點時間,加上為了字跡工整,抄書的時候還是刻意放慢了速度,最后,顧云浩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抄完。
之后,他又抄了《千字文》、《千家詩》跟《聲律啟蒙》。
看著還有些紙,顧云浩想了想,就開始抄四書。
雖然現(xiàn)在還沒開始學(xué),也還是可以抄了,留著有空先看看。
于是按著四書的治學(xué)先后,顧云浩將剩余的紙抄了一本《大學(xué)》。
至于其余的書,他也不著急,反正有這個自己抄書裝書的法子,等后面沒錢買書的時候,自己抄一本用就是了。
顧長光見兒子這些日抄了這么多書,怕書本積了灰,也忙找了一塊木頭,做了個簡易的小書架。
這書架做的很精細,大小也適中,剛好可以放在顧云浩屋里的書桌上。
這樣一來,顧云浩也算是個有藏書有書架了。
珍惜地摸了摸這些日子抄好的書,又一本一本的放好。
要是在前世,各種書籍隨處可見,買本書跟吃頓飯一樣隨意,若不是在這個時代親身經(jīng)歷,哪里能切實體會到紙張書籍的得來不易。
想到這里,顧云浩不由生出一種要好生讀書的情緒來。
“就是這家。”
隨著一個聲音響起,就見本村村長胡德全一臉笑意地走進了院子,身后還引著三兩個人。
“老胡啊,這是什么回事?”顧明良有些詫異,站起身來問道。
胡德全一面把人往院里引,一面說道:“這是府城的季老爺,前兒你們家幺娃子救了季家人,人特地尋了來致謝的。”
說到這里,胡德全又在院子里瞅了瞅,問道:“幺娃子呢?”
“在學(xué)里念書呢。”顧明良道。
“哦,倒是我記錯了。”胡德全先是一拍腦門,而后又跟來人解釋,“那孩子已經(jīng)進學(xué)了,在我們村里的顧氏族學(xué)念書,是個頂聰明又刻苦的。”
只見那季老爺雖然一身簡單布衣,但絲毫不顯寒酸,反而另有一種高貴之氣。
聽聞顧云浩在學(xué)里念書,季老爺眼里明顯劃過一絲欣賞,而后說道:“農(nóng)戶人家要出個讀書郎實在不易,那孩子知曉刻苦,想必是明白家里艱難,是個有心志毅力的。”
胡德全也是連連點頭,又把顧云浩夸贊了一番。
“這位想必就是顧家少年郎的祖父吧?”
見季老爺相問,胡德全忙點頭:“正是。”
“老兄弟,可多謝你家孫子見義勇為,不然我也就要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了。”季老爺上前,對著顧明良行了一禮。
因見著這位季老爺跟自己年歲差不多,顧明良也不好受他的禮,只往旁邊一側(cè),避了一下。
顧明良將季老爺跟胡德全引到院里坐下,又讓三妞去端水。
“季老爺客氣了,我那孫子也沒多大本事救人,想來也是舉手之勞罷。”
在縣衙當(dāng)差多年,顧明良自有一套觀人之法,見這季老爺雖然衣著簡單,但渾身的氣勢并不尋常,心里也知道此人來路不簡單,遂說話也極為謹慎客氣。
“過謙了。”
季老爺笑道:“我此番來的匆忙,也未曾備下什么,只有些黃白俗物,也表謝意,請勿嫌棄粗鄙。”
言畢,就見這位季老爺身后的仆人捧出了一個小匣子。
因為是扣著蓋子,也看不到里面到底裝了什么。
“這不敢當(dāng),季老爺不必這樣客氣。”
顧明良猜到了是謝禮,故而推辭道。
“應(yīng)當(dāng)?shù)摹H羰遣皇眨覀兊降仔睦镫y安。”季老爺說道。
見他堅持,顧明良也知道人家是不想欠他們家人情,所以也就不再推辭。
“方才聽聞?wù)f你家孫兒在念書,不知學(xué)業(yè)如何?聽說已有八歲,可還是治四書?”季老爺又問。
這話倒是把顧明良問著了。
他只一心想讓孫子好生念書,但實際對學(xué)問很是不通,只聽顧明琮說過小孫子天資非凡,是個讀書的料子,學(xué)業(yè)在族學(xué)也是拔尖,但到底是讀沒讀四書,這個他現(xiàn)在還真是不清楚。
“說來慚愧,我對讀書的事所知不多,只曉得學(xué)里先生說這孩子還算坐的定,其余倒是不懂了。”
顧明良不由抓了抓腦袋,臉色微微發(fā)紅,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我知道,我知道。”二妞卻是笑著插嘴,道:“弟弟已經(jīng)學(xué)完了幼學(xué)瓊林,正在跟先生學(xué)大學(xué),只是弟弟說先生也對這書不太懂,所以沒怎么教他。”
她平時跟顧云浩關(guān)系最好,也最關(guān)心這個弟弟,自然曉得的要多一些。
“年紀上倒是差不多是該治四書了。”季老爺摸了摸胡須,點了點頭,又道:“不過先生又怎會不太教呢?難道這先生還未進學(xué)?”
其實季老爺說的進學(xué)是官話,與尋常鄉(xiāng)里村名所說的“進學(xué)”不同。
因著不懂,在村里人看來,只要到學(xué)堂念書了,那就是“進學(xué)”,意思跟進入學(xué)堂有些類似。
但季老爺所說的進學(xué)明顯不是這個意思,一般真正的所言的進學(xué),是進入官學(xué)學(xué)習(xí)。
這都是要考上了秀才才行,所以嚴格的來說,就算是考過了府試的童生,只要沒考過院試,那一律都稱還未進學(xué)。
當(dāng)然,顧家人包括胡德全都是不懂這些。
但是顧明良懂得察言觀色,見季老爺疑惑顧明琮是否進學(xué),就猜到了人家說的跟平時他們以為的不一樣。
也不好亂語,顧明良索性就不糾結(jié)進學(xué)的事情,直接道:“先生是個老童生。”
“原是還未進學(xué),這也難怪。”季老爺嘆息道:“老兄弟,恕我直言,既然孩子年歲大了,又開了蒙,也該好生跟著個先生學(xué)學(xué)經(jīng)義才是,否則科考上怕是要比旁人遲了不少。”
一聽說科考上的事情,顧明良就肅然起敬,神色更是認真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