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ulclass=tent_ul>
再訂閱一些,小可愛萌就能立即看到興奮到癲狂的我了哦~“秋同志,茄餅我已經(jīng)吃了,味道很好。另外,我為自己之前不夠嚴(yán)謹(jǐn)?shù)脑捪蚰愕狼?我的本意不是如此,只是體諒大家日子不容易,不能心安理得接受你的饋贈罷了。”
說完,他伸手遞了東西過去,秋小嬋低頭一看,竟然是兩張全國通用的糧票,面值還不小。
顧聞騫堅持的說,“這個請一定收下。”
秋小嬋咬著唇沉默半晌,最后從他骨節(jié)分明修,長有力的手中接過了其中一張,“顧同志,一張就夠了,本來我也沒花費(fèi)什么,都是自家的蔬菜雞蛋,頂多費(fèi)了點面粉而已。”
顧聞騫笑了笑,緩緩點頭,“好,還是要謝謝你。”
兩人都是聰明人,也都明白彼此的意思,從秋小嬋收下糧票開始,就是互不相欠。
對顧聞騫而言,上次的南瓜餡餅已經(jīng)“報答”了救人的恩情,這次的茄餅超出了報答的范圍,他必須要付出等價的交換才能無負(fù)擔(dān)的接受。
而秋小嬋呢,也在一點點試探對方,知道顧聞騫這樣的男人,想讓他真心接納自己,僅靠一絲男人對女人的憐愛是不夠的,靈魂的契合與并駕齊驅(qū)才能真正打動他。
回家后秋小嬋著手做飯,張大英驚訝于她沒肉票還能買到肉回來。
“我去買的時候剛好攤子上沒人,說了幾句好話那位大哥就切了塊肉給我,讓我別吱聲。”
“那是不錯,人家對你好你得承他的情。”
只有吃過苦的人才會明白,善意是件奢侈的東西,更多的則是麻木,跌倒的時候沒人上來踩兩腳就已經(jīng)賺到了。
張大英雖然一輩子生活在農(nóng)村,也沒受過教育,但五十年的困頓足夠她看透許多。
秋小嬋點頭應(yīng)下,又問,“媽,豬肺和骨頭用來燒湯,這肉你想怎么吃,是吃紅燒肉還是剁碎了做肉丸?”
張大英的目光投向遠(yuǎn)方,變得悠遠(yuǎn)起來,仿佛回憶起了什么。
“半斤肉,就紅燒吧,你從小就愛吃的。”
她想起十多年前,臘月隊上宰年豬,那時候丈夫還活著,一家子領(lǐng)了五斤肉回來,當(dāng)天就煮了小半鍋紅燒肉,兒子女兒吃的滿嘴流油,后來碰上糧災(zāi),丈夫又得了病,家里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好不容易等到兒子成家立業(yè),又體驗了那句“娶了媳婦忘了娘”,丈夫一走就鬧分家,只剩她們娘兩相依為命,那年圍著灶臺吃紅燒肉的場景已經(jīng)成了腦中為數(shù)不多的溫馨記憶。
灶臺上咕嚕咕嚕冒著熱氣,真正好的料理不需要過份復(fù)雜的食材,而是要將食物本身蘊(yùn)含的味道調(diào)取出來。
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順著空氣飄散開,左鄰右舍全聞見了。
“誰家今天開洋葷,這味道饞死人。”樂文小說網(wǎng)
“是不是呂老二家,難不成家里來客人了?”
這年頭吃次肉不容易,只有逢年過節(jié),家里來客人,或者拜祭祖先的日子里才舍得買肉。
何家小女兒何敏說,“媽,我看這味不像東面的,倒像從西面?zhèn)鱽淼摹!?br/>
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想,她還特意跑到墻角邊嗅了一鼻子,果真是秋家院里的香味,煙囪里還冒著白煙呢。
“還真是她家。”
何家老太太也開口了,“我記得長根的祭日是冬天。”
“家里也沒來客人啊,倒是早上有人見小嬋背著竹筐去鎮(zhèn)上,還去了趟牛棚。”
說這話的是何敏她大娘,說完后何敏她媽恍然大悟道,“這就對上了,她們娘倆日子過的緊巴巴哪里舍得買肉吃,陳桂蓮更不可能給她們這個好,所以這肉啊肯定跟牛棚的那位顧同志脫不開干系。”
在眾人眼里,顧聞騫就算是“下放”的,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人家是城里人,每隔一段時間就能收到從首都發(fā)來的包裹,還能沒錢沒票?指不定躲著吃什么好的呢。
這秋家之前的日子啥樣大家都看在眼里,怎么自從小嬋落了次水后就變好了呢,經(jīng)常聞見她們院子里的飯菜香,這中間沒個關(guān)聯(lián)誰信啊!
其實秋小嬋落水前的幾天秋家就吃的挺好,起碼每天都能吃上雞蛋,但人一旦有了自己的猜想就會一個勁的往那個想法里鉆,且排除萬難的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對的。
“媽,你這么一說還真是,就是這段時間秋家的日子才好起來的,那秋小嬋連性子都變了。”
何敏比秋小嬋小兩歲,算得上是同齡人,作為鄰居又都是姑娘,關(guān)系應(yīng)該很好才對,但因為秋小嬋相貌靚麗,從小就討人喜歡,何敏一直暗暗嫉妒她。
記得五歲的時候,何敏去秋家玩,看見周家的瑞明哥哥也在,帶了好些吃的給秋小嬋,看的何敏可饞了。
秋小嬋給了她兩塊糖果,何敏吃過后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那么好吃的東西,吃在嘴里又甜又香,秋小嬋告訴她那是牛奶味。
何敏吃完了還想吃,可不好意思再要,那時候她就想,自己只有兩塊,秋小嬋有一大鐵罐呢。
她還聽見周家哥哥說,“小嬋,這是我托二叔特意給你買的,你要是喜歡吃下次二叔回來我還讓他帶。”
“不用了瑞明哥,我媽說糖吃多了會蛀牙,這些已經(jīng)夠我吃好久了。”
何敏多羨慕啊,別人不放在心上的東西卻是自己怎么樣也得不到的,她雖然不懂什么叫云泥之別,但當(dāng)時的心情卻是如此。
后來周家被斗,周家哥哥意外沒了,秋小嬋再也不是地主家的兒媳,過的比她還不如,何敏的心這才平衡,但如今看著秋小嬋越來越光彩照人的模樣,甚至跟首都的顧同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連,何敏的心再次不平衡起來。
六月末,廚房里溫度比屋外高了五度不止,汗水早就沁濕了后背,秋小嬋卻絲毫不覺得熱,奶白色的豬肺大骨湯咕嚕嚕的滾動,醬赤色的紅燒肉也收好了汁,撒上一把青色的蒜葉盛出,色香味俱全,口水不自覺的分泌,這是長久吃素的后遺癥。
紅燒肉、大骨湯、油麥菜,還有一疊自制泡菜解膩,小方桌上都快擺滿了。
張大英笑的悵然,拿著筷子不知道怎么落才好。
“今天這頓比過年還豐盛。”
秋小嬋夾了筷肥瘦相間的紅燒肉放進(jìn)她的碗里,“媽,你先嘗嘗這肉味道怎么樣。”
張大英嘗了一口后點頭,“恩,真不錯,這是我吃到過的最好吃的肉。”
秋小嬋噗嗤笑了,“媽,你可太會夸我了,還有這個湯,多喝湯養(yǎng)胃的。”
張大英看著女兒忙前忙后很是孝順,這一刻她是非常幸福的,仿佛忘記了所有的煩惱和痛苦一樣。
母女兩正吃著飯,木門“啪”的一聲被人狠狠推開,秋小嬋轉(zhuǎn)身,就見陳桂蓮怒容滿面插著腰站在院門口。
“呵,聽人說我還不信,原來真躲在家里吃肉呢,這日子過的比我還好,肉都能吃上還用我們天天吃糠咽菜的出糧食養(yǎng)你們,打的好算盤啊。”
張大英嘴里的肉頓時不香了,她知道兒媳是專來找茬的,今天肯定不能善了。
一晃到了七月中,天氣越來越炎熱,村里進(jìn)入了短暫的農(nóng)閑,這天大喇叭里說了個好消息,縣放映隊下鄉(xiāng),晚上在隊里的打麥場上放兩場電影,上堯村幾個大隊的群眾都會來。
這年代沒什么娛樂活動,聽到有電影可看大家非常高興,又是在自家大隊,不用背著板凳、椅子走遠(yuǎn)路。
喇叭里通知的時候秋小嬋正在井邊洗桑葚,是打豬草的時候在河邊發(fā)現(xiàn)的,她用桑葉包了半包。
野生的桑葚又大又甜,比秋小嬋以前在水果店里花大價錢買的還要好吃,勝在新鮮水靈。
“小嬋,晚上隊里放電影你也去看吧,小姑娘多出去走走,不能整天悶在家里。”
秋小嬋原本就打算去,她邊吃著桑葚邊點頭道,“嗯,等天黑了我去看看,媽,你去不去?你要去的話我提前給你占個好位置。”
張大英搖頭道,“我就不去了,要是碰上你嫂子準(zhǔn)有氣受,不如在家待著清凈。”
隊上的婦女們都愛串門、嘮嗑,相比而言張大英就是股清流,否則也不會拿捏不住兒媳,這年代的婆婆具有天然的威嚴(yán),很多兒媳嫁到婆家后是要收挫磨的。
賀大娘就說過,張大英為人太實誠,一上來就對兒媳掏心掏肺的好,沒樹起婆婆的威信,縱的兒媳不知天高地厚,不把婆婆當(dāng)回事,要是剛結(jié)婚的時候給了下馬威立規(guī)矩,說不準(zhǔn)又是另一番模樣。
但人生從來沒有如果,人的個性是很難改變的,除非像秋小嬋這樣換個芯或者經(jīng)歷巨大的人生變故,否則該是什么性子就是什么性子。
等到天色擦黑,秋小嬋跟張大英說了聲后,沒高興帶板凳就往打麥場去。
麥場在村頭的方向,離牛棚并不遠(yuǎn),一路上本大隊的,其他隊上的,像趕集一樣的多,跟秋小嬋獨來獨往不同,其他人多是結(jié)伴而行的。
到了麥場,場上烏泱泱一片,場地邊上拉了白幕正在調(diào)試放映機(jī),今天的電影是經(jīng)典的《英雄兒女》、《地道戰(zhàn)》,秋小嬋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曾經(jīng)在電視上瞄過兩眼,具體內(nèi)容已經(jīng)毫無印象了,她找了個邊上靠后的位置站好,環(huán)視全場,沒有看見她想找的人。m.w.com,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