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朝陽門外的勤王之師
在得報流賊攻陷京畿最后的屏障昌平縣后,崇禎皇帝知道大勢已去,他等不到勤王之師抵達了。
“各位愛卿,宣平被流寇攻占,總兵白廣恩死節(jié),所部八千精兵全軍覆滅,大隊流賊沿沙河而下,已經(jīng)攻到北京外城的平則門,沿途火光沖天,賊兵漫山席卷,”在召集君臣緊急商議軍情的時候,崇禎帝悲涼又無奈地通報軍情后,看著殿下那些垂頭不語的諸臣,憤怒地吼了一句:“朕非亡國之君,事事乃亡國之象,祖宗櫛風(fēng)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將何面目見于地下?”
諸臣聽了崇禎皇帝的怒吼后,皆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語。看殿下諸臣這副樣子,崇禎帝霍然起身,走下了御階,站到殿前,一個一個看過殿首那些大臣的臉,在那些大臣忍不住驚慌,一個個跪下的時候,他再次怒吼道:“文死諫,武死戰(zhàn)。君王死社稷,朕決意與宗廟社稷共存亡,與祖宗陵寢共存亡,與京師百萬生靈共存亡!諸位愛卿可回府邸,召集家丁護院,分派器械,與賊死戰(zhàn)!”
崇禎帝似乎從來沒有這樣果斷過,他走回殿上后,令首輔劉宗宗,次輔、兵部尚書張縉彥等官員征募京師壯丁組織勤王軍,分器械保衛(wèi)京師,同時他又下了一道圣旨,希望皇親國戚、京中百官以國事為念,損獻家資以助軍餉。
看到皇帝這般悲憤,群臣相對黯然。皆面有愧色。不過他們中的一些人,此時所想并不是與皇帝、與大明共患難,而是在考慮自己和家人的后路,他們中的很多人,早已經(jīng)派人出城與流寇秘密接洽,希望北京城破后,能得到流寇的厚待。但大臣中還是不乏忠勇之人,許多人回去后。馬上捐獻錢物,助朝廷抗擊流寇,同時組織自己的家丁護院,準(zhǔn)備加入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行列當(dāng)中。
崇禎皇帝指令襲勛臣襄城伯李國楨總督京營戎政,令吳襄提督京營,又任命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王承恩為九門提督,與李國楨共事。
王承恩是崇禎皇帝最信任的太監(jiān),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沒太多的人可用,自己身邊傳喚的這位大太監(jiān),也無奈地派出去領(lǐng)軍了。王承恩所有的榮耀都是崇禎皇帝給的。他不敢也不會有任何的推辭,在捐獻了數(shù)萬銀兩后,也馬上領(lǐng)了崇禎皇帝的旨意,親自布置北京城的防衛(wèi)去了。
許多人都知道現(xiàn)在的北京防衛(wèi)力量非常薄弱,京營兵額雖然有十余萬,但早已廢弛,從各地衛(wèi)所定期征調(diào)的班軍,多已折成了銀兩或改為差往邊鎮(zhèn)駐守、修筑工事。駐京的親軍、京衛(wèi)的軍士,或老弱病殘。或是請人代為點名,或被勛戚之家占去作勞役。京營名義上有十一萬兵,但真正的兵員最多不到六萬,并且這六萬人馬并無多少戰(zhàn)斗力。完全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甚至連烏合之眾都不如。
夜深人靜,一向威嚴肅穆的紫禁城此時卻派凄涼的景象。不過乾清宮內(nèi),卻挺是熱鬧。崇禎皇帝在此舉行家宴。只是在座的人沒有一個人胃口,面對前面桌上的美味佳肴,連動筷子品嘗的念頭都沒有。只有崇禎皇帝吃的歡。臉上還堆著笑,甚至親自給昭仁公主朱娕媁喂菜。但任誰都看的出來,尊貴的大明皇帝,此時只是在強顏歡笑,在座的大部人都明白,說不定這是大明皇室的最后一次家宴。
再過幾天,他們的命運也可能由別人主宰,大明的皇宮也被別人占據(jù)。
周皇后也在強顏歡笑,作為大明國母的這位雍榮華貴的少婦人,此時最讓她揪心的除了大明的國運,還有自己的這些子女的命運。如果北京被流寇攻破,那她的這些兒子和女兒,都將死于非命。眼看自己的兒子和女兒要遭難,作為母親的,怎么能不肝腸寸斷。
最終家宴在沉默的壓抑中結(jié)束,崇禎皇帝喝了很多的悶酒,大醉后被太監(jiān)抬回了寢宮,周皇后不敢離去,親自在崇禎皇帝的龍船前服侍。她一夜沒睡,可以說流著眼淚到天邊。
唯一讓周皇后慶幸的是,自己最鐘愛的女兒朱媺娖,現(xiàn)在不在北京,跟著曹越去了南京。周皇后祈愿自己這個剛剛當(dāng)了母親的女兒,能在南京過的平安。
在朱媺娖跟著曹越去南京的時候,她心里挺不舍得,甚至有點責(zé)怪曹越為了自己的私利,讓朱媺娖跟著去南京受苦。現(xiàn)在,她再也不這么想了,反對覺得曹越很有先見之明,離開了北京這個是非之地,躲過了一場災(zāi)難。
----------
流寇已經(jīng)打到了北京城外,一些城門外,也可見到流寇的影子,可以說現(xiàn)在的北京城外,到處是兵荒馬亂的情景。
北京的朝陽門外,就是京杭大運河的漕運碼頭。朝陽門再往東四十里就是北通州碼頭,南方運來的任何貨物,無論是在通州上岸,還是在朝陽門外的漕運碼頭上岸,都要經(jīng)過朝陽門運入北京城內(nèi)。可以說,朝陽門就是京杭運河的北起點,離京南去的官員客商,或是由南入京朝覲、經(jīng)商的官員客商都要在朝陽門經(jīng)停。無論是蒙元還是大明,朝陽門一帶就是北京最熱鬧的城區(qū)之一。
朝陽門內(nèi)外,茶樓灑肆鱗次櫛比,一年到頭都是車水馬龍。但現(xiàn)在,車水馬龍的景象再也看不到,朝陽門城門堅守,吊橋高懸,城頭上衛(wèi)軍嚴密布防,巡邏的軍士非常密集,即使是后半夜也依然如此。
流寇即將攻至北京城下,北京守軍雖然是一群烏合之眾,但如臨大敵般的防守總要做出來的。
天快亮了,城頭上巡邏的軍士依然一批接著一批,但巡邏的軍士已經(jīng)很疲憊了。還好城內(nèi)外沒什么情況出現(xiàn),運河碼頭,也是門可羅雀,船只都看不到了,這讓他們稍稍松了口氣。
但就在晨曦中,原本靜謐的運河中,快速駛來幾來大船,這些大船并不是普通的貨船,而是裝備有火炮的水師戰(zhàn)船,前后而來共有五艘。城頭上的守軍在這幾艘大船出現(xiàn)在視野中后就注意到了,頓時所有人都緊張起來,并發(fā)出戰(zhàn)斗警報,城頭上一片忙亂。不過在看清戰(zhàn)船上懸掛的戰(zhàn)旗后,城頭上的守軍稍稍松了口氣,可能這是一支剛剛抵達的勤王之師。
但他們不敢大意,依然全神戒備,軍士手持弓箭或者火槍躲在城墻上,嚴密監(jiān)視靠近的戰(zhàn)船。(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