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涪陵之戰(zhàn)
彭漾滿心歡喜地前往前線送信,結(jié)果還沒走到巴郡,就在半路上被人劫殺了。
劉裕以蜀中未平為由,另派他人前往送信,并派遣軍隊護送。
之后,接替彭漾擔當信使任務(wù)的人名叫費詩,
費詩(生卒年不詳),字公舉,犍為南安人,三國時期蜀漢文臣。
費詩早年為劉璋屬官,任綿竹令。
劉備攻綿竹,他領(lǐng)全城降。
劉備領(lǐng)益州牧,以他為督軍從事,出為牂牁劉備為漢中王,派他拜關(guān)羽為前將軍,關(guān)羽聞黃忠為后將軍,大怒:“大丈無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費詩勸關(guān)羽以蜀漢大業(yè)后群臣議劉備當稱帝,費詩直言力阻,不受重用。
建興三年(225年)春,其隨丞相諸葛亮南征四郡。
其秋,南征取得勝利。
諸葛亮逝世后,蔣琬執(zhí)掌蜀漢朝政,費詩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后于家逝世。
………
之前,劉裕派遣軍隊北上攻取廣漢,在綿竹擔任官吏的費詩獻城投降,因此獲得重用。
雖然同為蜀地人士,但和彭漾不同的是,費詩對于劉裕集團并不反感。
原本彭漾此去涪陵是想為眾將舉薦人才,以此來為蜀人謀福利,這也正是彭漾身死的原因。
然而費詩卻是不同,此人大公無私,一心只為整個蜀漢集團考慮。
在費詩看來,劉裕乃是一位明主、雄主,在如此人物麾下有私心是行不通的。
因此,等到費詩抵達涪陵之后,也為這里三十萬大軍的強大作出了重大貢獻!
前線,大將王鎮(zhèn)惡等人先是依照劉裕的命令,將三十萬人分為了六個軍團。
此時秋收已過,王鎮(zhèn)惡的屯田大獲成功,因此收獲了大批的糧食。
之后,六大軍團再次依照劉裕的命令,進而對涪陵城發(fā)起了猛攻!
六大軍團每日輪換,一刻不停,晝夜攻打。
這就讓涪陵城遭了殃,此時城中只有三萬之眾,分別是甘寧、王二、李四統(tǒng)帥的一萬江東軍,以及沙摩柯麾下的兩萬五溪兵。
五溪人本可以翻山越嶺,一走了之,但沙摩柯最后在甘寧的勸說下卻是率眾留了下來。
畢竟存亡齒寒,倘若涪陵丟失,這里的三十萬蜀軍便將東進。
屆時荊州不保,作為五溪人,他們世代生活在武陵郡自然也會跟著倒霉。
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由于情報不足,此時的甘寧等人并不知道西陵中樞的計劃。
甘寧只知道,五溪人隨時可以通過翻山越嶺脫離此地,從而擺脫戰(zhàn)爭。
但他的一萬大軍可做不到這些,如今只能死守城池,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這一年來,他們困守城池,好在后勤補給可以通過五溪百姓翻山越嶺補充。
涪陵雖然是巴郡的邊界城池,但其背靠武陵山,緊鄰武陵郡。
武陵太守伊籍出糧,五溪百姓出力,源源不斷地提供給甘寧軍團。
伊籍(生卒年不詳),字機伯,兗州山陽郡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年少時依附于同鄉(xiāng)劉表。
劉備落難到荊州時,伊籍時常拜訪,托請劉備照顧。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死,伊籍便轉(zhuǎn)投劉備,一起渡江南下。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入蜀幫助劉璋,伊籍亦有跟隨。
隨后劉備和劉璋雙方?jīng)Q裂。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平定益州,任命伊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其待遇次于簡雍、孫乾等。
后升任昭文將軍,并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同編制《蜀科》。
………
若非如此,甘寧如何能夠在涪陵孤城堅持一年?而這也是甘寧不愿意沙摩柯和五溪兵離開的原因。
如果沙摩柯率眾離開了,等他們回去之后,鬼知道五溪百姓還會不會給他們輸糧!
好在沙摩柯他們最后還是留了下來,并在這段時間接受甘寧、王二、李四的訓(xùn)練,兩萬五溪兵也得以成為精銳。
可現(xiàn)在城外的敵軍不知出了何種變故,居然一改往日圍而不打的策略,開始連日向涪陵發(fā)起猛攻。
好在涪陵城坐落在山地,蜀軍進攻就是仰攻,守軍防守就是俯守。
這使得涪陵城變得易守難攻,守軍的箭矢輕易就能射殺蜀軍,蜀軍的箭矢卻難以對守軍造成威脅。
然而盡快攻下涪陵卻是”蜀王”劉裕下達的死命令,王鎮(zhèn)惡等大將們沒辦法,只得不顧傷亡地每日猛攻。
可時間拖得越久,局勢就對蜀軍越發(fā)不利,畢竟南郡還等著他們前往支援呢!
于是乎,蒯恩帶著其所屬軍團離開,同時五萬人一分為二。
蒯恩帶著兩萬精銳前往夷陵增援,另外三萬人則是北上三郡固守,此乃法正之謀!
法正擔心江東軍會趁機攻打上庸、夷陵,又擔心大秦會趁火打劫,這才有了蒯恩軍團的離開。
蒯恩軍團走后,蜀軍主力尚有二十五萬之眾,依舊在每日不停地攻打涪陵!
原本此處主將乃是王鎮(zhèn)惡,王仲德是參軍,其他人是部將。
可劉裕依照彭漾之計,將大軍分為了六個軍團,并且相互之間互不統(tǒng)屬。
這使得王鎮(zhèn)惡再也不能號令全軍了,剩下的五個軍團又各自為戰(zhàn),只是每日里輪流攻城。
其中,王鎮(zhèn)惡和王仲德愛兵如子,他們下令打造了無數(shù)的攻城器械。
有了大批攻城器械的加持,他們的兩個軍團在攻城時如虎添翼,因此效果顯著。
反觀朱齡石、朱超石、胡藩,他們并沒有多么地愛護士兵,因此攻城起來根本就是不計傷亡。
這使得守軍在面對二王軍團時,總是壓力山大,傷亡也大。
可輪到二朱軍團和胡藩軍團進攻時,他們又壓力大減,守軍漸漸地也摸清了規(guī)律。
之后,凡是二王進攻時,守軍總是派遣步兵頂在前面,只要撐上兩天就行了。
等到二朱軍團和胡藩軍團進攻時,守軍卻是只派弓箭手頂上,這讓對方三個軍團的傷亡越來越大。
蜀軍五個軍團,二王所屬軍團幾次攻城下來,傷亡不過兩三千人。
反觀二朱和胡藩,三個軍團的傷亡卻是累計達到了一萬人以上,而且戰(zhàn)果也不如二王軍團的大。
這使得二朱和胡藩的心里極度不平衡,于是向二王討要攻城器械,二王自然是不給的。
畢竟蜀王劉裕有令,誰先攻下涪陵誰就是蜀漢的大將軍,屆時便能統(tǒng)領(lǐng)全軍!
如此一來,二王如何會把攻城器械給予他們?nèi)??雙方因此關(guān)系不睦起來。
五將之間也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只是如今大戰(zhàn)在即,二朱、胡藩沒有發(fā)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