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道德樹立的標(biāo)準(zhǔn)!
“溫景,你是說,太子救了你女兒?”
炎帝吃驚地看著王安,心里大為困惑,怎么這小混蛋,哪里都能摻和一腳?
“回稟陛下,此事千真萬確?!?br/>
云山伯點點頭,隨即看向王安:“今日微臣前來,除了向陛下請求查案,另一點,就是想當(dāng)眾感謝太子殿下的恩情。”
他說完之后,沖著王安鄭重一禮:“多謝殿下昨晚仗義出手,小女才能逃出生天,臣在這里,替玉蓉謝過殿下,大恩大德,溫府上下一定銘記在心?!?br/>
這溫景也是聰明。
知道私下邀請王安報恩,容易引起另外兩方勢力的猜忌,干脆就挑了這個時候公開道謝。
如此一來,既不失莊重,又不會太過惹人懷疑,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
好個云山伯,你想給你女兒出氣,拉上我干什么,不知道小爺喜歡低調(diào)嗎……王安無意之間又出了一次風(fēng)頭,不禁有些惱火,決定小小報復(fù)一下:
“呵呵,哪里哪里,本宮也是恰好遇上,然后呢?”
“然后……什么然后?”
王安搓著手,露出靦腆的笑容:“有道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云山伯除了口頭道謝,難道……就沒有一點實質(zhì)性的表示?”
“呃……”
云山伯面色一僵,老實說,他還真沒準(zhǔn)備過什么答謝的禮物。
畢竟,這種場合,為了在炎帝和群臣面前,留下一個偉光正的形象,只要是正常人,都會選擇施恩不圖報。
誰能想到,還有王安這樣的奇葩,居然會公然索要報酬?
云山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間不免有些尷尬。
這正是王安想要的畫面,炎帝卻有些看不下去,瞪著王安呵斥道:“混賬!人家云山伯都當(dāng)眾給你道謝了,你還想要什么?
“你是大炎太子,保境安民,護(hù)佑百姓,本就是你義不容辭的責(zé)任,哪有救一個人,就要報酬的道理,這是要被天下人恥笑的,記住了嗎?”
“父皇,這話兒臣可不贊同。”
炎帝一聽,這小混蛋竟然還敢頂撞自己,不由把臉一沉:“混賬東西,你還有理了?”
“父皇稍安勿躁,兒臣敢這么說,自然有兒臣的道理?!蓖醢惨稽c也不害怕的樣子。
“哦?”炎帝被氣樂了,“你倒是說說看?!?br/>
王安點點頭,朝一旁拱手道:“兒臣這里有個故事:古代有一圣人,名下弟子眾多,其中賢者七十二,有一天,這些賢者中的一人,在河里救了一個人。
“那個人為了感謝圣人弟子的救命之恩,便將一頭牛送給對方,那弟子還真收下了。
“后來消息傳開,天下人都紛紛嘲笑起那名弟子,說他貪財忘義,配不上七十二賢之名?!?br/>
“說到這,王安頓了頓,問道:“父皇可知,那圣人聽到這些后,會怎么說他那名弟子?”
炎帝冷笑道:“還能怎么說,此人確實貪財忘義,根本配不上賢者之名,朕若是那圣人,定讓他將牛退回去,給人道歉,不然就逐出門墻?!?br/>
“父皇你錯了。”
誰知,王安卻是搖了搖頭,繼續(xù)道:“那圣人說的,和你剛好相反,圣人非但沒有責(zé)怪那名弟子,還當(dāng)眾表揚了他的行為。”
“怎么可能?”炎帝一陣,繼而嘲諷道,“那圣人如此偏袒徇私,還算得什么圣人?”
“當(dāng)然算了,因為圣人是對的,錯的是父皇。”王安天經(jīng)地義道。
“你說什么……朕居然錯了?”
炎帝簡直不敢相信,這臭小子,果然還是脫離不了從前的紈绔習(xí)氣,這三觀令人擔(dān)憂啊。
“沒錯,那圣人對弟子說:你做得對,從此大家都會樂意救人了?!?br/>
王安解釋道:“父皇也知道,這天下賢者少,圣人更少,絕大部分人,都只是俗人,奔波一生,只為一個利字。
“所謂無利不起早,自然也可以說成,無利不救人,圣人正是看到這一點,才將弟子樹立成標(biāo)桿。
“天下人一看,連圣人的弟子賢者救人,都會收取報酬,他們救人索要報酬,自然也是天經(jīng)地義,如此,救人有利可圖,就會驅(qū)使更多人愿意去救人。
“反之,如果人人都奉行施恩不圖報,無利可圖的事,又有幾個人愿意干呢?”
王安說到最后,又補(bǔ)充了一句:“兒臣還要強(qiáng)調(diào)一個重點,人們都希望有更多人能見義勇為,但,他們往往忽略了一點,每一次的見義勇為,都是要面臨一定風(fēng)險的。
“有時候,這些風(fēng)險足以令人喪命,如果沒有足夠的報酬,誰又會拼著性命去救人?難不成人家欠你的?”
安靜。
絕對的安靜。
面對王安擲地有聲的話語,無論是炎帝,還是群臣,全都都愣住了。
一直以來,他們都把見義勇為,施恩不圖報,當(dāng)作是一種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
卻還從來沒人想過,把道德樹立得太高,反而會讓見義勇為之人越來越少。
盡管王安這話帶著私心,但不可否認(rèn),確實很有道理的。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借為禮往。
大家都是俗人,冒了風(fēng)險,還無利可圖的事情,有幾個會去做?所有人心知肚明。
“說得好,圣人不愧是圣人,殿下今日一席話,真可謂發(fā)人深省?!?br/>
這時,賈希言忽然出聲,對王安贊不絕口,末了露出一絲好奇:“不過,微臣從未聽過古時有這樣一位圣人,不知殿下是從何得知?”
“呃……”
子路受牛這個故事,來自王安前世的呂氏春秋。
不過,王安不可能自爆,只好信口胡謅:“這個嘛……來自于一本坊間雜書,時間太久,本宮也記不得書名,可能只是胡編亂造,當(dāng)時覺得有趣,便記住了?!?br/>
“是嗎?”賈希言有些動容,“這則故事寓意深刻,即便是胡編亂造,編書人的才華,也是不可小覷,我大炎鄉(xiāng)野遺賢如此嚴(yán)重,是臣等的過失啊?!?br/>
王安擦了擦額頭,趕緊附和:“呵呵,賈相說得是,畢竟高手在民間,應(yīng)該好好發(fā)掘?!?br/>
“哦?”炎帝被兩人的談話勾起一絲興趣,看著王安,饒有興致地問道,“你倒是說說,該如何發(fā)掘?”
“……”
老實說,王安還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只不過,目前計劃尚不允許……